孩子不聽話家長老是威脅威脅
美國一家長“咆哮式”教育,讓6歲的男孩在美國混了6年,13歲男孩被父母送到我這里接受心理治療。視頻里男孩自稱“聽話的孩子不見了”,我趕緊找了女孩的父母。在心理咨詢師的引導下,父母發現孩子的問題并及時進行疏導,而這種疏導是需要循序漸進的,給孩子一個耐心、民主、溫和的教育環境。
但大部分家長卻誤解孩子。比如男孩說“媽媽,你不給我買”,媽媽說“你喜歡嗎?你買什么買什么”,男孩就做出“騙”的行為,比如跟媽媽動手,在外面惹是生事。我問孩子為什么會這樣?媽媽說“你還小,你還小,等你長大后,你再買個你喜歡的東西,我送你!”。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男孩的爸爸在言語中把孩子的問題點調為了解決問題,重點就是發泄自己的情緒。自己并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反而還把問題越積越多,兒子在對他的教育上越來越束手無策。
為什么男孩的表現會這么糟糕?
01 男孩的問題,往往是男孩的問題
有心理學家指出,男孩在7歲以后,睪丸素活躍,他們會變得更加獨立,開始有自己的想法。但是男孩天性是“好動”的,男孩的思維是“活躍”的。
所以,男孩經常會被吸引來進行各種各樣的冒險,比如說,去抓蟲子、鉆洞、去找蚯蚓、去河里游泳,男孩在這些探險過程中,他觀察到了蟲子是怎么形成的,那么它們是怎么形成的,男孩為什么會變成這樣。
男孩就很好奇,為什么會變成這樣。他又跟男孩科普,為什么會變成這樣,怎么變成這樣,他發現男孩其實特別喜歡觀察蟲子,而且蟲子很多,男孩不會死掉,他非常感興趣。這個時候,男孩就進入了一個新的思考階段——“化蛹”,男孩的思維是“化繭成蝶”。
男孩的思維是“破繭成蝶”,男孩的思維進入了“破繭成蝶”的階段,自我意識覺醒,
“破繭成蝶”是男孩渴望成熟的標志,他的生理成熟、性意識覺醒,對獨立的強烈要求開始,家長應該正確引導,不要以暴制暴。
孩子進入“破繭成蝶”的階段,父母要注意引導、管理
1. 引導孩子正確認識自己,完善自己
當孩子陷入“破繭成蝶”的艱難境地,家長的積極引導顯得尤為重要。幫助孩子重建自我認識,會讓孩子產生源源不斷的學習動力,建立自信心,有了方向感,孩子就會發現自己,找到自己的意義。
2. 與孩子平等對話,認真傾聽
孩子們從出生起就會無意識地模仿父母,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相處中,孩子會把父母的行為與父母的經驗知識互相學習。如果父母一味地去說教,不僅傷害孩子,還可能影響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與孩子一起閱讀。
家長可以建議,引導孩子閱讀,閱讀,并鼓勵孩子多看名人傳記、歷史書籍。同時,家長要多帶孩子外出散步,接觸大自然,鼓勵孩子多看時事政治、品味文化,多看一些名人傳記等。
而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就要注重與孩子平等溝通,從孩子的角度看問題,教育孩子在遇到問題時,要首先考慮“從問題出發”,而不是“從自己的角度看問題”,這樣不僅能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也能更好地避免家庭矛盾激化。
4、穩定情緒
在一個家庭中,夫妻關系和睦,家庭關系和睦,不存在大的沖突,能給孩子更多的安全感,也能給孩子更多的鼓勵和安慰,孩子能從家庭之中感受到更多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從而更愿意和父母交流,把自己的心里話和盤托出,這樣,孩子的內心也就能感受到溫暖,而不是在父母爭吵的環境中處于緊張的狀態。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關系一定要先穩定,要互相尊重,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爭吵,特別是發生了問題,不要在孩子面前爭吵,他一定會感覺到父母是在說他的,孩子對父母是有所恐懼的,所以他就會啟動防御機制來保護自己,逃避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