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經常哭鬧因果
1 不聽話是帶孩子的挑戰
通常大人總說自己的孩子不懂事,從嬰兒時期就為了阻止孩子哭鬧而且也有一種認知障礙,孩子哭鬧時,作為家長要冷靜下來仔細的思考之后才能想出應對的策略。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有些家長認為孩子哭鬧就是孩子任性,并沒有想過孩子是因為自己小時候被父母“慣壞了”,也沒有考慮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是不是正確的。當家長為孩子做了錯誤的示范,這樣的做法可能對孩子是一種傷害。
2 不理解孩子的感受
這種情況在很多家庭都會出現,家長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根本沒去體會孩子的感受,總是以大人的角度去要求孩子,以為自己是在幫助孩子,這是正確的。但是孩子還不領情,家長說什么都會被反駁,那我們就不能理解了,也就不能幫助孩子了。
3 想不出解決辦法
很多家長面對孩子哭鬧不止,就會陷入到死循環之中,陷入到死循環當中,沒有辦法。
其實面對孩子的哭鬧,家長如果能夠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的感受,那么孩子就會更加愿意向家長表達他的想法,因為他們可以感受到家長的理解和關心。
但是如果家長仍然運用自己認為正確的方式來制止孩子哭鬧,那么只會讓孩子越來越任性,這對于解決問題的作用都是沒有任何幫助的,對于孩子成長是沒有任何幫助的,家長應該引導孩子向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但是家長若是以一個強硬的態度來制止孩子哭鬧,那么只會更加惡化的情況下,孩子的性格也會越來越差,不僅會越來越叛逆,甚至還會讓孩子變得沒有禮貌,不懂得尊老愛幼,以及在外面撒潑耍賴。
所以面對孩子的哭鬧家長應該采取冷處理的方法,讓孩子明白父母的愛是無條件的,是無條件的,如果一個孩子哭鬧,那么一定是有原因的,只有父母給予孩子充分的愛,才能夠讓孩子體會到父母的愛,真正的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懂得責任感,懂得自律。
四、如何讓孩子學會感恩?
1.多讓孩子參與家務勞動
經常幫助父母做家務的孩子,會逐漸的懂得父母的辛苦,從而明白父母的不易,做事情是應該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完成的。
因為父母經常的替孩子做家務,會讓孩子養成一個害怕勞動的性格,不知道父母會怎么樣,而是通過自己的勞動,讓孩子慢慢地學會體諒父母的辛苦,讓孩子能夠學會自己照顧自己。
2.不要過度溺愛孩子
在家里有很多的家長,過分的溺愛孩子,就會讓孩子變得懶惰,認為一切都是理所應當的,孩子只會覺得自己的付出都是理所當然的,從而會有一種落差感,更加不愿意去做家務。
所以在家中的老人不要過分的溺愛孩子,讓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只要在孩子做的好的地方,應該鼓勵孩子,哪怕是做的不好的地方,也要讓孩子多方面的去嘗試。
3.父母要以身作則
孩子之所以會出現懶惰的現象,主要原因就是父母平時的言行舉止,如果家長在家不尊重孩子,總是在孩子面前玩手機,那么孩子也會對手機的產生興趣,然后模仿父母。
所以家長要以身作則,做事不拖延,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機,同時也要讓孩子理解父母的不容易,以身作則。
其實,孩子出現懶惰,也是有著同樣的原因的。家長平時不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那么孩子就會認為,父母可以在下班后或者是和孩子有一些互動的時候,在孩子哭鬧的時候,父母在孩子旁邊玩手機,那么孩子也會認為,這個行為是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力,從而就會產生一種潛意識,從而讓孩子對于父母產生一種敬佩的心理。
所以,家長要給孩子做好榜樣,不要總是把手機當做生活中的"壞",孩子應該當做一個普通的人,因為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會影響到孩子的成長。
※ 家有二孩,父母要避免這3種"行為",容易因為手機而對孩子造成影響
1、 孩子性格叛逆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的一舉一動,孩子都會學習模仿,如果父母在家不遵守,經常玩手機,同樣孩子也會有樣的行為,父母是孩子模仿的第一個對象,而孩子也會受到父母的影響,這種情況在日常生活中是會發生的,只是在孩子慢慢的改變之后,家長才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