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為了孩子焦慮的一天
她說,孩子在幼兒園時,她很為孩子擔心,特別為孩子焦慮。
她會說:“孩子剛上幼兒園會有些哭,每天回來都會和媽媽說,我在幼兒園哭,在學校老師也很為難,有時候我都覺得我的孩子會不會沒禮貌?老師每天要照顧多個孩子,一天的累活全都需要我來替她分擔,可是為什么孩子到了上學的年齡,卻表現出這么差的樣子?”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聽到孩子的故事,不禁想起了之前一位媽媽來咨詢我。
她說:“我的孩子在幼兒園已經開始了一周的了,最近孩子在幼兒園老師天天都要給她的孩子打電話,說孩子在幼兒園里不合群,總是喜歡哭,自己也很困惑。”
我這位媽媽其實是一位很愛孩子的媽媽,在她的從小到大,她都是盡可能地關心她的孩子,并且根據她的性格做出了相應的反應。
因為她對孩子很關心,在孩子入園之前,一直把她當做第一位,生怕她因為一點小事而影響了孩子。
幼兒園時,她要照顧好孩子的生活起居,每天按時上下班,為孩子提供一日三餐,還要監督孩子的作業完成情況,輔導孩子作業。
但是她給孩子安排了很多的事情,對孩子的學習一點都不上心。
孩子很聰明,也很努力,每次考試都是班級前幾名,但是,老師對她的評價是:“她的成績很差。”
父母想了很多方法,比如帶她去看心理醫生,最終發現孩子并沒有問題,卻有一個問題,就是厭學,現在已經不上學了,這讓父母很擔心。
女孩的問題父母也很著急,記得之前,女孩上高中的時候,有一段時間非常不愿意去學校,即使去了也不愿意回來,因為父母再三催促,女孩還是拒絕溝通,父母越催她就越不想去學校。
其實,女孩之所以有這樣的表現,完全是父母的原因。
但是,父母并沒有注意到問題的癥結,只是將孩子推給了學校,只是一味的把孩子硬塞給學校,忽略了她的情感訴求,也沒有關注她的心理健康。
那么,女孩為什么會有厭學的表現呢?
1、父母不重視孩子的情感訴求
有些父母認為,孩子的情感需求無非就是學習以外的事情,孩子有什么事情也喜歡和父母說,不喜歡父母過問,不喜歡父母把自己當成小孩子看待,不喜歡父母把自己當成小孩子看待,不喜歡父母把自己當成小孩子看待,不喜歡父母總是把自己當成小孩子看待。
對于處于青春期的孩子來說,他們在心理和生理上都正在發生變化,變得敏感、叛逆、暴躁、不安。所以很多時候,他們都覺得自己長大了,再也不是小孩子了,再也不像以前那個唯唯諾諾諾、對父母唯唯諾諾諾諾的“小大人”了。
這個階段的孩子變得特別有個性,也特別容易沖動,而且有時又特別好面子,于是乎,父母就開始將自己的孩子看作私有財產,想要什么都滿足他們,因此,孩子難免會出現一些失控的行為。
這個階段的孩子,做事情很沖動,不像小時候那么聽話,也很容易生氣。他們有時會為了讓父母感到高興,而故意做些什么事,以引起父母的注意,讓父母不高興。
第三個階段:小大人要變成小老板
這個階段的孩子,大多是稍微懂事的,他們不再像小時候那樣,什么事情都依賴父母。他們會開始自己安排自己的時間,對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也會自己獨立地安排。
此時,他們的心中有了一種安全感,他們不再需要父母的陪伴,他們也不再需要父母的呵護。他們更渴望獲得父母的理解和尊重。
這個階段的孩子,可以一起學習成長
《高情商養育》一書中曾提到:高情商父母培養出來的孩子更有自信,更加開朗樂觀,更加能夠體諒和體貼別人。
一個高情商的父母,會利用自己的愛心,為孩子營造出一個健康的社交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