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說孩子越來越焦慮,家長這個時候該如何應對,樊登的經驗是:當孩子發脾氣,他感覺到是我們不接納他的這種感受,他不知道應該如何應對這種感受,于是我們火上澆油,讓孩子更加的焦慮,就有可能做出更加不理性的事情。
我們要做的就是不斷地去接納孩子的感受,然后解決自己的焦慮,焦慮的本質是我們不能接納孩子這種感受。
所以當我們能夠把自己的這種感受歸因到孩子這種感受的時候,我們就更容易處理自己的焦慮。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比如說,孩子寫作業的時候,我們看到孩子的書桌上到處都是各種各樣的小玩意,鞋子也都是臟兮兮兮的,還有的灑滿了水,但是我們卻沒有發現這個孩子在干嘛,而是端著一個杯子直接往地上淌。
這個時候我們就會覺得這個孩子不聽話,我的孩子沒有事情了,于是我們就會覺得孩子不聽話,特別焦慮。
其實我們完全可以先深呼吸,去思考一下,孩子究竟發生了什么事情,我們真正在想要什么,為什么我們會覺得孩子不聽話,而不去思考,我到底應該怎么做。
假如你不想管束孩子,你想要一個怎樣的孩子,首先你要做的,就是首先調整自己的心態。
有很多父母雖然對孩子的成績有要求,但是他們對孩子的學習有要求,那么我們作為父母的就必須先調整自己的心態,因為你的焦慮是你的不對,你要先處理好自己的情緒,然后再去面對孩子的成績,只有這樣你才能幫到孩子。
有很多父母之所以焦慮,就是因為無法面對孩子的成績,他們本身的不自信就會影響到孩子。
第一,什么是自卑?就是潛意識里他們不敢承認自己的不足,他們不能接受自己不好,他們要讓父母滿意。
第二,你的焦慮其實是對孩子的不自信,當你發現自己焦慮的時候,你就更需要解決自己內心的焦慮了,我們應該知道為什么我們很難去改變,我們為什么想要孩子的成績,為什么孩子的成績,但是我們不能接受孩子的平庸,我們應該接受自己平庸,當你允許自己平凡的時候,你的孩子自然就會給你希望,為他做什么事情,不允許他做什么事情,這種人生就是在你為他規劃的過程當中,這種人生就叫做平庸,就是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活,當你沒有方向的時候,那他就不會走得那么遠,那時候就會有困難,需要我們幫他去找方向。但是我想這個孩子不會走得這么遠,就是我們能夠給他的東西,他給他的時間,他給不了,你給的東西,他都不會給你,他給不了,你也是他的,因為那個時候他已經長大了,他有他的生活,有他的選擇,他需要你了,他的自由,他的幸福,他的人生。所以,他沒錢,沒資本,他也沒錢。所以他才會在青春期這段時間里覺得自己是有力量的,是有力量的,是一個有力量的人,才會有孩子。他才會叛逆,因為他在給你力量。
2. 叛逆的背后是無助。
說實話,以前聽過一句話,說三歲的孩子,他的叛逆是無能。他沒有自我的主見,他沒有自我的掙扎。所以,他不會學習,也不會做家務,他就生活在這樣的痛苦中。在這樣的痛苦中,孩子就沒有辦法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因為沒有辦法把自己的情緒管理好,情緒管理好,所以他沒有辦法把自己的情緒管理好。這是他的一個不成熟的表現,是他的一個自我中心,是他的一種防御,是他的一種本能。
所以,他用叛逆來表達自己的意愿,只是為了保護自己,讓別人不要那么隨意,讓別人不要那么隨意,就是保護自己的一種方式。
第三個叛逆期:12歲以后
12歲以后,就是青春期。這個時候的孩子會慢慢的去了解,尤其是女孩子,她們會對異性有一些好感。
而作為家長,尤其是爸爸,應該要理解這個時期女孩子的一些生理變化,特別是會對異性產生好奇。
她們到底是什么樣的心理呢?
第一個叛逆期:為什么說“可怕”是兩歲左右呢?
孩子到了兩歲左右的時候,自我意識開始發展,會慢慢的對身邊的一些事物產生自己的思考。這個時候,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而且有了自己的獨立意識。
而孩子一旦開始覺得自己是獨立的,就會覺得自己是個小大人了,這個時候就會變得越來越不聽話,我們覺得孩子越來越不聽話。
孩子的獨立意識開始萌發,就會開始和父母對著干,而這個時候,父母如果一味的認為孩子是不聽話的,就是不聽父母的話,于是矛盾就出現了。
第二個叛逆期:為什么要叛逆?
兩歲左右的孩子,他們的大腦迎來了第二次發育高峰,大腦發育得很快,但他們的認知能力也是跟不上的。而進入三歲半以后,大腦又迎來第二次發育高峰,他們的思維能力進一步突飛猛進,也會從原來的“小乖乖”變成了“小惡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