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拾不聽話小孩子,父母先不能打屁股,我們應該怎么辦?
很多家長都頭疼的一個問題,孩子不聽話怎么辦?
這里有兩個例子: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其一,經常在同一個孩子身上發生的事,通常會引發兩人的矛盾。
孩子偶爾不聽話,被大人打了一頓,從沒有挨過打。
“我明天一定準時回來,不許再犯錯誤了。”
“今天一定要把衣服穿好,否則就不要出門了?!?/p>
不聽話就是小暴君了嗎?不聽話就打,不聽話就罵,怎么就會培養出乖巧聽話的孩子呢?
對于多數家長來說,遇到這種情況都會采取“以暴制暴”的方法,最后的結果就是,孩子變得越來越不聽話。
其實,想要和孩子好好溝通,前提是建立有效的親子關系。
有效的親子關系,能夠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接納、尊重,自然也會更愿意聽從父母的建議。
從而,父母也可以更好的教育孩子,孩子也會更加的尊重父母。
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溝通,很重要的一點是建立有效的親子關系。
很多父母可能都忽略了,溝通是雙向的,雙方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親子間的溝通障礙也會越來越大。
其實,并不是父母和孩子之間沒有感情,而是親子關系沒有建立好,沒有建立起來。
而親子關系在親子關系建立的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通過親子溝通的方式,不僅可以影響親子關系,對孩子性格的養成、人格的形成、人際關系的好壞都有重要影響。
很多時候,親子關系就像是一輛汽車,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每一環,都是不斷變化的。
但是,父母在和孩子溝通的過程中,卻常常陷入“愛”的誤區。
孩子跟父母溝通的需求,就是父母想要更多的了解自己的孩子,獲得更多的溝通交流的機會。
可是很多父母都忽略了這一點,他們總是以自己的經驗主義,認為自己是對的,孩子應該聽自己的。
親子溝通不是靠打罵,而是身體力行的行為示范,要達到讓孩子聽話的效果,那么父母就應該少說多聽。
父母要清楚地理解孩子,溝通是雙向平等的,雙方才能進行更有效地溝通。
孩子是需要愛的,也需要傾聽。
當孩子有情緒時,父母要蹲下來,像朋友一樣耐心傾聽,不要急于解決問題。
傾聽的過程,不要評價,只需要耐心傾聽,給予回應就可以了。
2.了解原因
因為孩子可能因為外在的原因而情緒不好,
外在原因包括了對老師的看法、同學的嘲笑、家庭的壓力等等。
家長應該帶著孩子了解他們情緒的變化,了解產生這些情緒的原因,幫助孩子解決這些情緒。
如果是由于學習方法不當引起的,家長應該及時幫助孩子調整學習方法,找到適合孩子的學習方法,如果是因為學習方法不當引起的,家長應該幫助孩子彌補學習上的短板,比如多和孩子交流,和孩子討論如何提高學習效率。
3.了解孩子
很多時候,家長要想盡辦法讓孩子們自己發現自己的優點,培養他們的特長,這樣才能讓孩子們在學習上更有積極性,積極性更高。
孩子們對于自己喜歡的老師總是積極地反饋給他們,這對于孩子們來說是一種“正向激勵”。
家長可以和老師配合,引導孩子將這種情感遷移到學習上,從而幫助孩子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4. 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
如果孩子對學習“興趣”是到了沉迷于某種狀態,那家長就需要和孩子好好溝通,了解清楚孩子沉迷于什么狀態下,然后再想辦法引導孩子去攻克這些狀態。
比如,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制作一個美好的夢想清單,當孩子完成一項或一項或多項的小目標后,就會產生一種強大的動力,這樣就會更容易進入學習的狀態。
那么,在孩子的學習中,家長該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呢?
1. 讓孩子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事情
有的時候,孩子會不喜歡學習是因為沒有掌握學習的技巧。所以,家長應該讓孩子明白學習掌握學習技巧的重要性,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事情,也是自己必須要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