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不聽話的孩子比好好學習成績好的孩子要多很多。
孩子們的年齡越大,越需要父母更多的耐心和理解,而不是動輒打罵。
從這個角度來講,孩子的成績只是一部分,其他的更重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yǎng)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經常聽家長說,自己也是從孩子時代成長過來的,怎么能只是看孩子的成績,而不去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呢?
根據《兒童發(fā)展心理學》,兒童有兩個叛逆期,一個是第一個叛逆期,一個是青春期。
10-18歲,是孩子成長道路上的分水嶺。
進入青春期后,孩子的生理發(fā)生極大改變,心理也逐漸變得成熟,這種“獨立意識”的覺醒使他們很不愿意和家長產生矛盾,此時的父母和孩子溝通,要注意方式方法,多尊重孩子,善于傾聽,不要一味地講道理。
即便是自己有錯,也要讓孩子明白事有其正的一面,批評教育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更好地成長,只有在孩子真正明白事理之后,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
2、正確對待孩子的頂嘴行為,別只用打罵
有些家長習慣了用暴力教育孩子,孩子小的時候,不聽話,家長會因為孩子的行為而打罵孩子。但是當孩子大了之后,又會因為孩子犯錯而束手無策,但是有些家長的束手無策,就是打孩子。打孩子不是目的,只是手段。
對孩子采用暴力教育,會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孩子不聽話,家長不高興,孩子就會不高興,甚至拳打腳踢,這就是錯誤的教育方式。家長是孩子的引路人,“直接打罵”的教育方式,就會讓孩子產生懼怕和叛逆心理。
正確的教育方式,應該是以理服人,以情動人,用行動感化孩子,才能引起孩子的共鳴,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
教育孩子,有兩個很重要的原則,一個是以理服人,父母要以身作則,不能動不動就對孩子使用暴力,還要用語言教育,提高孩子的情商。教育孩子,父母要學會用語言,而不是用拳頭,講道理。用更多的行動,做一些高質量陪伴,而不是空泛的物質獎勵,花時間和孩子一起做有意義的事,讓孩子知道,生活是有趣的,值得的。
孩子犯錯,應該怎么處理?
你必須知道,不同的家庭,會面對不同的問題,不同的人,應該采用不同的處理方式。
首先,孩子犯錯,家長要理性分析錯誤,具體問題是由于哪個環(huán)節(jié)出了問題。比如孩子不小心摔了一跤,要思考對方為什么摔倒,這就是要負起責任,從錯誤中吸取教訓斥。不要和對方的父母一樣,先冷靜下來,分析問題的所在,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
接著,在做出判斷之前,要思考如何避免下一次再發(fā)生類似的情況。
有的孩子在犯錯時,往往都沒有經驗,在情緒激動的時候,根本沒有任何理性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只會用發(fā)泄情緒來解決問題。
其次,要考慮自己的情緒。每個人都會有情緒,情緒也是有價值的,但是行為的結果卻很難控制。
比如,孩子在外面摔倒了,家長就會憤怒地對孩子說:“你怎么這么不聽話?摔倒了你怎么這么不愛惜東西,真是把我的心都傷了。”或者,當孩子做了錯事,家長會以責罵的方式來教育孩子。這時候的孩子一定是很受傷害的,他內心一定不服氣。
然后,他肯定也就更加不愿意去遵守規(guī)則了。如果家長在這個時候批評孩子,那么孩子的逆反心理必定會更加嚴重。所以,我們要了解孩子不守規(guī)則的原因,是什么原因,然后才能針對性地改變。
第三,要讓孩子學會做情緒的主人,管理自己的情緒。
當孩子出現情緒問題的時候,首先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然后才能有效地控制孩子的情緒。當孩子出現不守規(guī)則的時候,首先要想想孩子為什么會情緒失控,然后去了解孩子的需求,然后再去解決孩子的問題。
其實情緒失控的根源就是孩子的“情緒管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