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有焦慮癥孩子的信:
“您好,我是一個有點焦慮的高三的高三媽媽,因為我是高三的家長,只要這兩天回來都是我帶孩子的,最近總是寫了些她的優點和她自己的‘教育’經驗,現在感覺寫出來對我也很重要。”
在寫給孩子的信里,丁女士相信,“你能理解母親對你的愛,你能理解她的工作,但同時你的言行可能對女兒造成了心理陰影。”丁女士有一種不安感。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看到女兒經常和自己對著干,丁女士的心理便產生了很大的波動,但同時又很焦慮。
除了照顧孩子,丁女士還要承擔起更多的責任,這樣就為女兒營造了一個積極、健康的家庭環境。
女兒的心理健康,從認識到開始
同事把從前女兒的問題,
歸咎于早戀
同事一家三口回到家后,孩子也有了青春期的萌芽。
大人們見到孩子之后,總是會比較隨意,各種指責和批評的聲音就會很少。
再加上妻子看見孩子在自己身邊躺著時,內心難免會惴惴惴不安,害怕發生什么。
特別是孩子上了初中之后,更是如此,每天一回家就把自己關在屋子里,說什么也不聽。
所以丁女士和老公看見女兒如此“油鹽不進”時,更是氣不打一處來,對女兒進行批評指責和批評教育。
時間久了,父母和女兒的矛盾沖突越來越多,直到最后無法調和,最終選擇以跳海自盡殺來結束這場戰火。
類似于丁女士這樣的家長,在很多家長的意識里,都覺得孩子還小,只要管好學習就行。
殊不知,孩子的行為習慣一旦養成,是很難改變的。
一旦養成壞習慣,就很難再改正,父母想糾正,已經很難了。
因為習慣是一種頑強的力量,一旦形成了習慣,就很難改變。
因此,教育孩子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好習慣成就一個人,而壞習慣往往是毀掉一個人的最快方式。
所以,要想孩子改掉壞習慣,要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
,經過10年的研究,在《習慣決定孩子的大腦》一書中,提出了一種能讓孩子變聰明的方法。
這個方法是著名的“習慣養成教育法”。
從習慣的養成來說,我們要知道養成一個好習慣的重要性,是哪些方面的,哪些方面的,才能讓孩子受益終生。
比如,堅持每天堅持鍛煉,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孩子,是會逐漸養成習慣的,這樣的孩子在做事情的時候,會因為注意力不集中,所以效率會降低,在學習中遇到困難的時候,很容易放棄。
而養成好習慣的最好方式,就是讓孩子堅持做事情,養成習慣,堅持下去,他就會有耐心。
所以說,習慣是一種力量,一旦養成了,它就會自然而然地延續到孩子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上。
那些不良習慣,會影響孩子的性格發展
當一個孩子身上出現問題的時候,往往說明他有很多的問題,而這些問題,都是通過他的生活方式所導致的。
比如說孩子喜歡賴床、不愿意收拾玩具、挑食、磨磨蹭蹭蹭,那么這個時候,往往都是他的生活方式出現了問題。
因為沒有得到正確的引導,所以孩子總是很磨蹭,什么事情都要父母來做。
如果孩子出現這樣的行為,往往是因為他們的生活中缺少了等待和耐心。
1、孩子的習慣養成,靠的不是說“催促”,而是靠父母“催促”
每一個孩子的性格不同,家庭環境也不同,所以孩子做事的順序也不可能一樣。
有些父母會發現孩子在做事情之前,或者是做事情之后,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并且總是想要去判斷和提出各種各樣的意見,這個時候,就需要父母給孩子去判斷和建議。
對于孩子來說,最重要的是父母的陪伴,孩子最需要的,父母總是盡可能的給予孩子陪伴,這樣才是孩子的心理上的安全感,讓他們能夠在一個非常平靜的環境下,去進行學習和思考。
但是,現在的家長就很喜歡在孩子學習時總是要進行各種各樣的管束和催促,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往往會覺得厭煩,而且很容易讓孩子對學習產生抵觸情緒。
那么,作為父母的我們該如何做,才能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呢?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孩子為什么會有厭學情緒
孩子厭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可能只有一個原因,就是每個孩子都不一樣,每個孩子的表現形式也不一樣。
厭學的孩子,就是指這個階段的孩子,他們在學習上,可能呈現出一種“心不在焉”的狀態,不管是做作業還是上課,都很容易走神,注意力不集中,這樣的話,即使再努力學習,也很難學好。
因為一旦在學習上出現了懈怠,那么,孩子的學習成績就會隨之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