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考試我的焦慮癥
我的焦慮癥
孩子在考試的時候,我的焦慮癥,失眠,出虛汗,自己會突然斷定“我是不是得了病”。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我會先安慰孩子,問問他是不是有多焦慮,如果是,那么就把擔心的事情降到最低,以放松為主。
一、考前焦慮
我開始對女兒講,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這樣的體驗,想早點考完試,就能少看兩眼手機放松一下。但實際上如果我們對一件事情過于焦慮,我們就會忽略掉這些事情。
焦慮是很正常的,我們要做的不是過度擔憂,而是先把自己的情緒調到最佳狀態,深呼吸,閉上眼睛去想自己應該如何做。
可以讓孩子進入到自己的情緒中,當孩子能夠把注意力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的時候,我們就可以輕松地抓住重點,抓住關鍵問題,想到改進的方法。
二、在情緒疏導中增進父母與孩子的親密關系
在家庭中,父母要時刻關心孩子的情緒變化,一旦發現孩子有情緒波動時,要及時跟孩子進行交流溝通,及時疏導孩子的情緒,在與孩子建立親密的親子關系中,父母與孩子才能更好的溝通。
父母要經常溝通,增進雙方的親密關系,并用有效的方法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三、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對孩子做出榜樣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不良情緒,如果家長不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就很容易給孩子帶來不良影響,以致孩子性格出現缺陷。
心理學家李玫瑾在一期節目中提到,當她糾正一個孩子的不良行為時,她很認真的反問他,為什么要這樣做?孩子回答,你也是這樣做的嗎?如果你也是這樣做的,那你為什么這么做?孩子的回答,讓李玫瑾感覺很意外,也引起了她的深思。
其實孩子的情緒化,很大程度上是跟家長有關。
有的家長在管教孩子時,在旁邊做著與學習無關的事情,給孩子講自己的艱辛教訓斥,孩子就會有情緒,會對父母產生不滿,心里不滿,就會產生一種怨氣,在這種負面情緒的催化下,孩子很可能會變得越來越不聽話。
當家長把孩子的不良情緒轉移到學習上,當孩子把自己學習不好的情緒轉移到考不上大學時,孩子就容易出現厭學情緒。
厭學是一種消極情緒,如果把孩子學習不好的情緒轉移到了學習上,其實是對孩子的一種否定,也是對自己的一種傷害。
我們只有先接納了自己,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讓孩子也能感受到父母的愛,從而更好的度過厭學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