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親生的孩子不聽話,是因為父母錯了。
在我們周圍,似乎有幾個年紀的小孩沒有挨過父母的打罵,和父母關系很好的,還有二十幾歲的小孩兒還常常沖父母大吼大叫,你說他,他還敢不敢。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父母沒文化,沒知識,還不是照樣挨揍!
以前我也很奇怪,小時候也被父母打罵過,為什么還沒有長記性?現在還不是一樣的了嗎?
都說人在被吼時長大的。可是那些小時候“挨揍”過的孩子,長大后過的好嗎?
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曾經提到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
孩子到底為什么會沉迷于游戲?
游戲可以帶給孩子輕松愉悅感、控制感和成就感,一環扣一環的,層層遞進,孩子沉迷其中無法自拔。
對于一個小學生來說,手機就是整個世界,他可以用來和朋友聊天、玩耍、看新聞、查閱學習資料、聽音樂、玩游戲、做小視頻。
對于一個大孩子來說,手機就是整個世界,也是他的全部。
但是,“好孩子”就不一樣了,手機就是背鍋俠,能讓孩子毫無顧忌地把一切與學習無關的事情都推給學校和老師。
他們沒有責任心,更沒有時間觀念,更是缺少了與人相處的能力。
孩子一出生就能看到的世界,就是他們未來的樣子。
但如果孩子只知道手機、網絡,沉溺于各種娛樂,不去努力學習,甚至會慢慢的把時間荒廢掉。
對于這類孩子,家長要善于引導,合理引導。
可以給孩子約法三章,每天只玩手機半個小時,如果違反約定,下次就減少玩手機的時間。
孩子沉迷手機游戲,不能自拔,要想辦法讓孩子意識到行為的嚴重性,從而糾正他們的行為。
1. 盡可能多帶孩子外出游玩
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盡量不要讓孩子長時間呆在家里,要讓孩子多出去走走,多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讓他們感受一下生活的美好。
2. 多和孩子做戶外活動
家長也要注意帶孩子參加戶外活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有時候孩子喜歡看動畫片,只是電視里的情節吸引了他們,不知道怎么打發時間,我們就可以多和孩子做一些戶外活動。多和孩子進行戶外活動,比如在陽臺上畫幾片樹葉、在房間的某個角落里放一朵小紅花等等。
3. 制定規則,養成良好的習慣
我們也要從小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習慣,這個習慣的建立首先就要從他的自控力開始。父母的榜樣作用尤為重要。我們可以根據孩子的行為習慣以及自律制定規則。孩子的自控能力得到提高,自律的習慣自然而然就會養成。
4. 多帶孩子出去走走,接觸外面的世界
為孩子找一個更開闊的環境,讓他接觸外面的世界,比如去認識各種各樣的人,讓他看看這個社會,讓他看看這個世界的美好,讓他覺得這個世界是美好的,對這個世界有了一些了解,也就會慢慢地形成自己的判斷,就會慢慢的懂得一些道理。
家長們也要注意,不要總是嘮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最煩父母的嘮叨,最煩自己嘮叨,其實不是孩子不好管,而是家長太著急了。
作為父母,應該給孩子更多的陪伴,可以多和孩子出去走走,接觸新鮮事物,增加孩子的眼界和格局,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讓孩子更好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