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把嘴縫上了,家長生氣又擔心,但又不能硬逼著孩子去“聽話”。這是今天話題中,溝通的一大問題。
之前,網上看到一位寶媽說:“我家孩子有時候真的是蠻不講理的,比如:她只要是不跟她玩,她就非要說那些東西,如果她說了,我就不聽。”
原來,在談到這個問題之前,我聽過一些這樣的話: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孩子突然變得沉默,不跟她說話,你怎么知道她這次考試有什么問題?怎么好好的?本來是想讓她來溝通跟自己聊聊,但沒說幾句話,她就特別不耐煩。
你是不是也有同樣的煩惱,小時候她明明個子挺高的,可是卻總是不敢跟父母講,就是憋不住。
你一催,她就瞪著眼睛盯著你,有時候甚至會很焦慮。
一批評她,她就頂嘴,你一生氣她就會很難受,所以,你有時候看她一副鼻孔朝天、很嫌棄的樣子,真是嚇了一跳。
她心里在想什么呢?
那就是青春期的孩子真的很難溝通嗎?
而且,青春期的孩子真的很難溝通嗎?不知道怎么辦呢?
那就專門研究一下這方面的知識吧。
請問你作為家長的,有沒有什么教育青春期孩子的好辦法?
“青春期”是很多家長都要面臨的教育孩子“敵人”。
“青春期”的孩子,很容易沖動,尤其是跟父母頂嘴的時候,那簡直就是一個火藥桶,一點就著。
父母覺得孩子不聽話,難溝通,一觸即發,也是常有的事。
而且,還有一種很常見的現象:
一旦和父母頂嘴的時候,父母又很難接受,覺得孩子是故意與自己作對,故意和自己作對。
那怎么辦呢?
這時,不妨嘗試一下心理學家們的做法——
“喬任梁”說:“當孩子有情緒時,當他們說‘我不想活了’,父母先別忙著回答,隨便一“哦、嗯、哦”,就把他們推到一邊去,不再理他。
等他們情緒平復下來,我們再把他們帶到身體的各個器官移植下來,讓孩子看到自己身上的力量。
通過這個故事,父母不僅教會了孩子真誠地表達自己的需求,更教會了孩子去真誠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父母做“好父母”,才能助力孩子變得更優秀
李玫瑾教授說過:孩子的問題往往是成年人的問題,每一個孩子都是千差萬別的。
只有父母與孩子之間建立起聯系,才能幫助孩子更好地發展自我。
那么怎樣才能成為一個有智慧的父母呢?李玫瑾教授在育兒方面就給出了很多建議。
1.用正面管教代替驕縱和縱容
人的成長過程中,都會出現許多問題。
比如孩子會把牛奶撒手,孩子會把餅干弄丟,孩子會在學校不聽老師的話,孩子會故意搗亂,孩子不按時完成作業,孩子會把娃娃推到地上……………………
每一個看似沒有什么問題的孩子,都有這樣那樣的問題,而每一個看似沒有問題的孩子,也都有類似的問題。
比如有的孩子在幼兒園里不好好吃飯,家長就會看到他們坐在那里發呆,或者是在搭積木,或者是在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
但是在家里,這些小朋友卻完全變了一個樣,讓家長忍不住擔心。
孩子很少和父母交流,尤其是上幼兒園的時候,會表現出很強的攻擊性,讓父母難堪。
甚至有的孩子到了小學之后,還會表現出很多不良行為。
實際上,攻擊性行為是每個孩子都會經歷的一個階段,是孩子自我意識發展的一個飛躍。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經歷好的幾個階段,好的幾個階段。
01-2- 第一個階段:0-1歲
剛出生的寶寶雖然每天都和媽媽分離,但是到了兩歲,他們會變得更有主見,凡事都想要自己說了算,不愿意讓媽媽掌控自己的生活。
比如這個階段的孩子,總是想要自己吃飯,不想讓別人喂飯,那么媽媽就可以把飯菜喂給他,讓他自己去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