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不聽話的孩子咋辦?
對于不聽話的孩子咋辦?
其實不是孩子不聽話,而是孩子與父母的溝通方式出現了問題。這時候,很多家長也發現,自己很難跟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是不是孩子不聽話,更像是一個導火索。
心理學家做過一個實驗,跟蹤這些厭學的孩子們,
發現這些孩子小時候都很乖,很聽話,而且很懂事。他們往往認為自己的努力和表現都是成功的。
結果當孩子們達到自己的要求時,這些孩子表現得非常自信,表現得非常出色。
其實這些孩子都很聰明,只是在學習的過程中,讓他們有了些許成就感,孩子付出了努力,取得了好成績。他們知道自己的努力,并不是發自內心的,因此而被獎勵的這種行為就會有違逆。
而且,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會獲得獎勵,這樣一種行為讓他們有了成就感。
所以,對于學習,他們會更加努力,會更加有熱情。
所以說,只要家長愿意去培養孩子的內在驅動力,他們就一定會有源源不斷的動力。
第三種,“胡蘿卜”效應。
前段時間,一位美國教師在班級群里發布了一條標語,其中一名學生名字叫艾賓浩斯。
這位老師說:“請家長們不要提前五分鐘去學校,他們會遲到了。”
在座的同學對老師表示感謝,他說:“老師,感謝您這么多年來,為了我的孩子,我一定要做到以下幾點。”
1、尊重老師,孩子才能尊重老師
老師最了解孩子,也最了解家長。有些家長說:“老師,我孩子挺好的,沒有讓我操心,就是喜歡上課不聽講,不愛學習。”
有些家長卻說:“老師,孩子就喜歡上課不聽講,回家不完成作業。”
有些家長說:“我家孩子很聰明,就是不愛學習,不自覺,還愛惹老師生氣。”
聽了這樣的話,家長自然是很生氣,回家就打了孩子一頓,但是打完之后,又心疼孩子,就想讓孩子過來跟我認錯。
這種情況是不是很常見?家長怎么也想不明白,為什么孩子會如此反感老師?為什么好好的孩子會變得這么不愛學習呢?
教育家蒙臺梭利在他的著作《童年的秘密》里說:“兒童的心靈是一個非常神奇的世界,蒙臺梭利把童年的道德現象稱為‘道德現象’,說的就是道德現象產生于兒童的認識過程中。”
所以說,如果家長不想讓自己的孩子有厭學的情緒,就不要去經常嘮叨、催促孩子,而是要經常在生活中發現孩子的閃光點,鼓勵孩子的進步,及時給予及時肯定。
5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當孩子出現厭學,不想上學的時候,父母一定不要過于焦慮。如果父母焦慮的情緒影響到了孩子,孩子就會出現各種負面情緒,從而更加不愿意去上學。
那么,面對孩子厭學這件事,父母又該如何引導孩子呢?今天,一起來看看。
父母的焦慮是怎么產生的?
1.過分的控制孩子
有些父母非常看重孩子,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對孩子的安排和決定完全是無條件的支持。
孩子做什么事情,不管大小考試成績的時候,都會要求孩子要考到第幾名。如果達不到,父母還會用很嚴厲的言辭加以指責。
孩子想要的是被父母理解和認可,但是父母的語言和行為卻是控制性的。當孩子無法達到父母的要求時,就會將負面情緒展示在父母面前,這會讓孩子產生畏懼感,父母越是這樣說孩子就越是不想和父母交流。
2.父母過多的干涉孩子
父母每次在跟孩子交流的時候,都會選擇去干涉孩子的思想和選擇,完全不尊重孩子的想法,完全不聽取孩子的建議。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感覺父母的做事風格屬于控制。
他們也會出現一些逆反的心理,也會變得不聽父母的話,當孩子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父母就會覺得孩子越來越不聽話了,甚至會將所有的過錯都歸結于孩子不聽話。
3.家長的錯誤教育
如果孩子出現了叛逆的心理,作為家長,肯定也不希望孩子這樣,他們會認為孩子不聽話,然后以權威進行管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