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歲孩子不聽話文案的背后是一個個小小的秘密,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在這個年齡階段,他們開始有自己的小想法和情緒。而對于孩子不聽話,我們做家長的往往都會著急、生氣,卻發現“叛逆”的真相。
昨天我帶孩子去了一家三甲醫院的心理咨詢門診,孩子被診斷為抑郁癥。在那里,我們填寫了相關的問卷,最后寫到“孩子存在心理問題,家長請多陪伴”。問卷的最后,我給孩子爸爸媽媽的建議是:一定要尊重孩子,相信他們會處理好自己的事情,也相信心理咨詢醫生、老師和孩子都是配合的。希望大家別急著下結論,尊重孩子的想法與感受。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一、接納孩子現狀
我和孩子的爸爸媽媽都是浙大的高材生,經過兩年的學習,我們的孩子已經是我們公司的高級員工了。孩子,你在學習上有一些好的表現,爸爸媽媽要向你學習,爸爸媽媽只希望你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我們也要改變自己的一些想法,尤其是現在的一些家長,經常會跟我談起孩子的狀況。比如,以前我發現孩子在家里面問題比較多,寫作業的時候就會讓我在旁邊盯著,我就坐在旁邊盯著他,指導他做功課,還總是說這個,那里不好。我就跟他講道理,結果他就跟我吵,他說,‘媽媽你別管我了,一管好我就去上學!’我就跟他媽媽說,你不要管我,你能不能別管我,你別生我啊!
我們都知道孩子生他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在很多的家長看來,孩子不聽話就得打他啊,他得打呀,那不打完他這頓就不聽話,那以后還怎么管聽話,那以后長大了還得了嗎?
很多家長不知道的是,孩子在兩三歲的時候就開始逆反了,這時候家長會發現自己曾經的權威形象突然不重要了,孩子開始不聽話了。其實,此時最重要的還是家長要做好溝通,尊重孩子,放下自己的身段,與孩子做朋友,不要窺探孩子的隱私,而是要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告訴孩子,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
有的家長,就比較專制,總是要求孩子要聽自己的話,不能和自己頂嘴,哪怕孩子說的是一件事,也不能說什么。如果家長的話語權是在孩子的身上,那孩子就很有可能不愿意聽家長的話,表現出來就是“不聽話”、“叛逆”。
叛逆期的孩子,大都是因為家長的溝通方式存在問題,才導致孩子與家長“對著干”的。那么,我們的溝通方式應該如何進行呢?
下面這3種方式,就是“低聲教育”。
1、低聲教育
顧名思義,低聲教育就是心平氣和地跟孩子說話,比起“大吼大叫”,低聲教育有利于孩子冷靜思考問題。
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家長應該先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心平氣和地跟孩子交談,這樣才能讓孩子更清晰地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比如當孩子玩手機不學習的時候,家長可以說:“孩子,現在你已經玩手機玩得很晚了,你該上學了,作業什么時候才能按時完成呢?”
當孩子犯了錯的時候,家長可以說:“孩子,媽媽知道你犯錯誤了,但是你剛才玩手機太久沒控制好自己的眼睛,你希望媽媽怎么對你才是最合理的呢?”
通過這種方式來表達自己對孩子的理解和接納,同時也能夠讓孩子認識到自己行為的錯誤。
3.接納孩子,包容孩子
大多數家長都喜歡把自己的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進行比較,喜歡拿自己的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進行比較,甚至還有一些家長,喜歡拿自己孩子的短處和別人家孩子的長處進行比較,“你看人家誰誰誰這次考了100分,你才考了98分。你怎么就不如隔壁小明?”“你看看你的成績,你怎么就不如某某呢?”
這樣的結果就是對孩子產生了懷疑和不自信,孩子就會更加沒有學習的動力,也會表現得越來越糟糕,影響到了孩子的未來。
家長也要改變對孩子的態度,因為“望子成龍”是每個家長的心愿,但不是每個家長都有辦法,正確的做法是去看到孩子的長處,肯定孩子的優點,給予鼓勵,這樣孩子更容易接受家長的意見。
但是這里有一個問題,每個孩子的天賦是不一樣的,我們家長要根據孩子的特點,選擇性地培養,而不是拔苗助長,結果就是拔苗助長。
因為每個孩子的特點不同,接受能力也會不一樣,有的孩子,可能學習成績不是很突出,但是孩子的特點是喜歡思考,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他能夠積極思考去解決,那么我們也不要強迫孩子去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而是讓孩子有一個自由發展的空間。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特點,所以如果我們要去培養孩子的興趣,我們就要先去了解孩子的特點,如果孩子有自己的興趣,我們就會幫助孩子,可以帶孩子一起去畫畫,可以帶孩子去打球,可以帶孩子去旅行,那么孩子就會發現自己的興趣所在,這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非常好的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