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叛逆心理咨詢師
青少年叛逆心理咨詢師
在成長階段出現厭學、叛逆的心理情況并不少見,由于他們自己的認知尚不成熟,也不具備獨立的應對能力,所以常常會有挫敗感,甚至感到無助、絕望,覺得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價值,在與現實世界的連接中,難以體會到內心的快樂與滿足。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厭學、網癮、叛逆、自傷、抑郁等行為問題都是青少年發生的心理問題。
對于青少年的心理問題,醫生需要長期面對,解決他們的心理問題,讓他們健康成長,使他們回歸到正常的生活軌道上來。
在中國,每年約有10萬青少年因心理健康問題接受治療,其中40%為在校生,這一比例高達20%。
家庭問題的存在,也給青少年帶來了更多的心理壓力。
1、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高發,家庭教育存在隱患
去年年底,15歲的少年小劉案發前在大街上只因與同學發生矛盾遭受了批評,轉學后,小劉變得郁郁寡歡,產生了一系列心理問題,并出現了自殘行為。
雖然最終小劉診斷出了抑郁癥,但卻并未承認自己患病,反而對家人產生了抵觸心理。他認為父母不愛自己了,他們認為自己沒有家,想讓父母為自己買一件東西。
在得知事情的經過后,小劉父母認為孩子是“叛逆”,而小劉卻覺得孩子在叛逆,他們非常想要“治療”“網癮”,進而產生了強烈的反對意見。
心理醫生否認小劉父母的看法,就將其診斷為“網絡成癮”,因為網癮患者大多表現為:對現實生活失去興趣,與父母缺乏交流,有的是煩躁、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有暴力傾向,有明顯的自殘行為,但均未達到診斷的標準。
而根據這份報告,小劉的父母存在焦慮情緒反應明顯增加,不僅經常批評教育孩子,還常常拿孩子和同齡人作比較,這對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都有極大的打擊,感到很大的壓力。由于小劉在平時的生活中沒有太多精力來和父母相處,在學習上也有過強大的學習壓力,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來獲得父母的肯定,并且渴望得到父母的認可。
4、人際關系敏感,情緒波動大
小劉常年在學校中,與同學的關系都相處得較為融洽,幾乎沒有產生過矛盾,幾乎沒有出現過爭吵,彼此之間也都能夠理解彼此的感受。
但是由于在學習上,小劉沒有辦法正確的去和同學進行有效的溝通,導致同學對他的看法也是比較排斥的。加上父母經常對他說的就是,只要好好學習就行,其他的都不用管,所以他的內心也會覺得同學們也都是關心自己的,自己不是一個人,從而對老師產生了敵對情緒,討厭老師,抵觸學習,只想逃離這個環境。
當孩子說不想上學的時候,父母應該如何引導呢?
一、讓孩子體驗生活
家長要相信孩子的判斷能力是有限的,在孩子不想上學的時候,要多帶孩子去體驗生活,可以帶孩子去公園,游樂場,還可以去看看風景,讓孩子多看看外面的世界,讓孩子對世界多了解,有助于培養孩子的好奇心。對于已經上小學的孩子,也可以通過夏令營活動,讓他們了解社會,認識到生活中的不容易,看到生活的更廣闊天地,孩子就會明白,有好的人生就應該有好的未來,這樣對孩子的教育是一種負責任的,也是負責任的。
二、對孩子盡量少批評
當孩子表現出對困難的時候,盡量不要責備孩子,當孩子認真完成一件事情時,要進行表揚,讓孩子們嘗到成功的喜悅,知道自己的努力是有用的。
而不是故意為難孩子,因為不聽孩子解釋就責罵孩子。
三、鼓勵孩子多交流
在一個溫馨的家庭中,孩子會受到父母更多的尊重,孩子的個性也會變得更加開朗。
父母應該多和孩子交流,多聆聽孩子的想法,這也是有助于父母與孩子之間溝通的,給孩子信心,增加孩子安全感。
四、激發孩子的自信心
父母應該多鼓勵孩子,讓孩子多去嘗試,在接觸中體驗成功,慢慢的孩子就會建立起自信心,也就會更加地愛學習了。
當父母發現孩子擁有厭學情緒時,應該這么做
1、 坐下來和孩子溝通
當父母看到孩子厭學情緒時,父母的做法很關鍵,首先應該放下自己的評判,去嘗試理解孩子的厭學情緒,并且去了解孩子厭學的原因,并且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們,然后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用心良苦,并且愿意接受父母的勸告,更好的幫助孩子走出厭學的陰影。
2、 多陪伴孩子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尤其是學習的關鍵期,孩子的性格特點、心理發育特點等,都會產生影響,作為父母應該去理解孩子,并且和孩子一起想辦法解決,這樣孩子和父母的距離就不會拉開了,對于孩子的成長也會更加有利。
3、 多與孩子進行溝通交流
當孩子出現厭學情緒時,父母不要一味的用打罵的方式教育孩子,而是要多跟孩子進行溝通交流,去了解孩子內心深處的想法,多跟孩子進行溝通交流,及時的發現孩子的問題所在,通過談話的方式,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知道孩子的內心所想,才能夠讓孩子更加的充實,而不是只知道沉迷于網絡游戲之中無法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