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一個不聽話的小孩子,要么他會順從你,要么他會極力反抗你。
是不是很熟悉?
有很多的人對于這個問題都是有這種苦惱,因為孩子不聽話是一個普遍的問題。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什么是“不聽話”。
所謂的“不聽話”,有很多原因,我們從孩子的角度來看待,這個“不聽話”,其實是心理學家維果斯基提出的一個術語。
按照精神分析理論,我們認為孩子不聽話,是一種普遍的心理現象。
“不聽話”的背后,實際上是媽媽和孩子的權力之爭。
媽媽:我給你買了這個玩具,你必須得帶回家,不然我怕你又要走丟了!
孩子:這是公共場合給我的!
媽媽:不買,趕緊回家,要不然我明天不給你買了!
孩子:哼!
“你讓我買,我就不買!”
“你喜歡我給你買,我就不好好學!”
………………
種種“不聽話”“不乖”的行為,讓媽媽們感到困惑,甚至有些憤怒。
其實,只是孩子進入了自我意識敏感期,想讓自己變得“不聽話”。
這個階段的孩子,自我意識的萌芽,他希望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不再處處依賴于父母,而是喜歡自己做決定。
不過,凡事都有度,對于孩子來說,
他們總是需要做出一個調整的過程,做事也是這樣。
比如,孩子想要自己洗自己的衣服,可是媽媽嫌棄這個臟,于是她每次都會幫女兒洗完,可是女兒總是嫌棄,就好像她的衣服臟了一樣。
這是因為孩子缺乏經驗,體會不到自己做這件事時的結果。
這個時候,孩子就會把自己的權利和地位看得過重,覺得自己沒有權利,從而產生“怨恨”心理,覺得媽媽不愛我了,我不值得被愛了。
孩子有了這種心理之后,他們就會把自己的需求隱藏起來,并且不愿意去表達自己內心的不滿,從而影響親子關系。
另外,孩子有了“怨恨”心理,就會在以后的生活中不斷抱怨,以至于發展出“怨恨”的行為,比如出去和同伴鬧矛盾,不順心,把父母的批評作為自己內心的解脫,或者用自己的方式故意和父母對抗。
因此,父母首先要做的是,改變自己的態度,進而端正孩子的錯誤心態,引導孩子正確地看待、處理自己的挫折,也可以選擇用其他的方式緩解自己的不良情緒,比如運動,比如旅游,比如烹飪,比如畫畫,比如烹飪,比如美食,還可以讓孩子多一些自己的愛好,幫忙把關了,不會一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生活會逐漸變得越來越好。
父母要學會欣賞孩子,及時發現孩子的閃光點,關注孩子的成長,給予孩子積極正面的引導,給孩子積極的暗示。
如果父母發現孩子在情緒方面的心理壓力特別大,譬如遇到了學習上的困難,或者父母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那么孩子就會產生消極負面情緒,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自信心也會被父母的消極情緒逐漸消磨掉。
身為父母,不要將眼光只盯著孩子的分數,要了解孩子的成長發育情況,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
這套《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
,可以讓孩子在遇到困難的時候,能夠快速的調整自己的情緒,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
#pgc-card .pgc-card-href { text-decoration: none; outline: none; display: block; width: 100%; height: 100%; } #pgc-card .pgc-card-href:hover { text-decoration: none; } /*pc 樣式*/ .pgc-card { box-sizing: border-box; height: 164px; border: 1px solid #e8e8e8e8; position: relative; padding: 20px 94px 12px 180px; overflow: hidden; } .pgc-card::after { content: ” “; display: block; border-left: 1px solid #e8e8e8e8; height: 120px; position: absolute; right: 76px; top: 20px; } .pgc-cover { position: absolute; width: 162px; height: 162px; top: 0; left: 0; background-size: cover; } .pgc-content { overflow: hidd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