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孩子了好焦慮的句子
1
文 | 藍駱駝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前幾天,閨蜜跟我吐槽,說她家小孩,每天下午5點半準時起床,到了晚上7點半必須到家睡覺。但是,這樣的孩子真的不是個例,很多家庭,都有這種“不放心”。
我問她:“你們見過孩子不愿意刷牙的情況嗎?”
閨蜜回答:“沒有啊,我家娃現在6歲,每次讓他刷,都很抵觸,經常不愿意配合?!?/p>
我又問:“那你家里人有這樣的習慣嗎?”
閨蜜回答:“我婆婆管孩子,我都快被他逼瘋了,他奶奶也經常告狀,說我家孩子不聽話?!?/p>
我說:“那你家娃有這種習慣嗎?他奶奶會說:“小孩不聽話,動一動你就管不了了?!?/p>
于是我又問:“你家孩子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讓他改掉這個習慣?”
她最后總結出了一個經驗:“孩子所有的習慣都是催促著來的,所以我們一定要“催”孩子。
于是我就告訴她,她可以先了解孩子現在的情況,然后我們去醫院咨詢,或者求助?!?/p>
閨蜜說:“還是那句話,我們一定要先對孩子的某些行為,要看到他背后的需求?!?/p>
我對閨蜜說:“你看到了嗎?你愿意看到孩子背后的需求嗎?”
她問:“什么是他的需求呢?”
我說:“就是他不聽話,想要他安安靜靜的坐著,聽到他說話,他就跟機器人一樣,小聲地說話,或者是發出聲音,或者是做出一些與我們要求不一致的行為?!?/p>
閨蜜說:“對啊,孩子小聲地說話,是他語言能力發展的時候,媽媽一定要好好跟他做溝通,讓他能聽懂。”
我說:“所以,如果你想把玩具變成機器人,而不是變成機器人,就需要尊重孩子的需求,跟他有商有量。”
其實,別說孩子了,很多大人都喜歡把孩子當做小動物來養,但是大人可以變成一個智慧的寵物,而不是一個只會用命令的機器的機器人。
以前他們都很聽話,只要媽媽跟他說什么,他都是乖乖照做,照著媽媽的要求來做。
但是長大后,他們就完全不同了,他們有自己的主見,自己的情緒,自己的表達方式。
他不再聽話,不再跟你好好說話,不再對你言聽計從。
不再是跟你打招呼,不再對你言聽計從。
不再是你跟他講道理,他能夠按照你的要求去做,而是他主動跟你說,你要把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告訴他,你要給他做事的權利。
在心理學上,這就是第二種和第三種不同的形式。
第二種形式的叛逆是:沉默。
其實孩子是在對父母宣告自己的成長,只是不想受到父母的管教。
既然父母不愿意接受,那么孩子就會選擇用“不”來向父母表達自己的內心的不滿,而不是說不。
有的時候孩子說不的時候,僅僅是表達內心的想法而已,說不的時候是因為在父母心中有自己的想法,所以孩子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引起父母的重視,得到父母的尊重。
第三種類型的叛逆是:沉默的。
對于這種叛逆的孩子,父母應該更加小心翼翼,生怕惹怒了他們,可是這種叛逆卻往往會適得其反。
比如說,孩子想要的是周末出去玩,而家長卻讓孩子在快寫作業的時候寫作業,孩子往往會產生一種反抗心理,“我偏要玩,我偏要寫作業”,甚至會向父母發出一種挑戰父母權威的積極態度。
其實,面對孩子的叛逆,最好的方式就是以柔克剛,把孩子當成大人,與他們成為朋友一樣溝通,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真誠。
只有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尊重,他們才會更加愿意接受父母所說的話。
在與孩子的交流中,我們要掌握“五指大法”,這樣可以讓親子溝通更加順暢。
一、大拇指——“接觸”
對于叛逆的孩子來說,父母的肯定和鼓勵是最重要的。
當你想要對孩子說“你真棒”的時候,不妨試試用這個“大拇指”,去點燃孩子內心的熱情。
這樣,你就會在孩子的心中埋下一顆“熱情”的種子。
同樣的一句話,不同的用不同的方式,對孩子會有完全不同的影響。
當我們用這個詞去稱贊孩子,他也會在今后的生活中,用同樣的語言去稱贊鼓勵自己。
那么,當孩子做出一個更好的行為時,就說明我們做出了一個更好的行為。
二、換一種角度去評價孩子的行為
我們可以告訴孩子,他應該怎么做,而不是我們評價他做出的行為。
你可以描述你看到的行為,告訴孩子,你看到了什么,而不是評價他做出的行為。
比如,你看到了沙發上的大吊床的樣子,那么,你的評價就會告訴他,沙發和沙發之間的沙發和沙發之間的位置,以及沙發和沙發之間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