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特征中的主旋律是自信、開放、自主、自主、合群,這是青少年成長的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青少年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叫做“角色認同”。也就是說,作為一個人,他們在心理上是認同自己的身份的,而在現實生活中,他們在現實中沒有得到同一性的確認。
所以這個時期的年輕人會出現一種身心的快速發展期,他們不斷地嘗試區分自我與他人,尋找屬于自己在自我同一性中的位置。
而青春期正是一個對自我定位,自我認同的沖突階段,因為自我認知的完善,他們對自己會有更加明確的、充分的認知。
這也是他們余生所要經歷的第三個階段,即青春期。這個階段的青少年會對異性產生莫名的好奇和好感,同時又對父母有所期待,所以這個時候的父母往往會很緊張,而且大多數的父母都會以自己認為正確的方式教育孩子。
這個階段的孩子會更加的渴望獨立,對獨立有更加的渴望,對父母的嘮叨和管教,也會更加的反感。
這個階段的孩子大多都有自己獨立的意識,所以如果父母不尊重他們獨立的愿望,他們就會更加的叛逆。
這個階段的父母常常會因為工作的關系、生活的壓力、夫妻關系、親子關系的問題而出現情緒問題,會導致父母和孩子之間出現矛盾。
這個階段的父母最大的問題就是:孩子不聽父母的話,孩子過于依賴父母。
孩子其實也不是父母的附屬品,他們有自己的想法和意志,有自己的欲望,父母一定要理解和支持他們,給予孩子最大限度的自由。
父母要讓孩子感覺到自己是被尊重的,自己是被平等對待的。
第二個叛逆期:
7-9歲的小大人兒
孩子進入小學后,他們的主要社交不再是家人、鄰居了,而是學校的同學和老師,步入了小學學堂,他們會覺得自己是個小大人了,可以自己做決定,極力想掙脫父母的掌控,于是就變得處處喜歡跟大人“唱反調”。可矛盾的是,他們還是非常的需要大人,還是會在父母面前毫不害羞的撒嬌,希望父母來為自己解答令自己困惑的事情。
既然孩子變化了,父母的教養方式就得跟著變,對待這個時期叛逆的孩子,父母應該更多的以互動的方式來溝通,學會傾聽孩子的想法和觀點,再來進行評論。
父母可以適當的下放權力,有些事情孩子能做主的,不妨讓他自己做主。讓他充分的感覺被尊重被肯定。比如對于興趣愛好的培養,孩子不喜歡彈鋼琴,媽媽可以和孩子商量:是不是有別的愛好、是否想要發展這方面的愛好等,沿著孩子的興趣方向培養,孩子高興,媽媽也輕松,學習動機增強,才能收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當然,這一時期的孩子,因為將他們精力都用在了與父母對抗上,他們的成績可能會很不穩定,而且孩子會因為沒得到恰當的引導,變得更加叛逆。這時,父母要有技巧的化解與孩子的對峙狀態,父母要遇事多跟孩子商量,不搞家長專權。
此外,這個時期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睡前閱讀、體育鍛煉等。此外,父母的關愛陪伴也很重要,父母要學會傾聽孩子的想法,與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和家庭的溫暖。
● 家長要以身作則,為孩子充當安全的港灣
家長自身要給孩子做出榜樣,有些家長自己就是游戲迷,經常回家就開始玩手機,為了讓孩子不玩游戲,家長在家里也是完全不遵守規則。
孩子耳濡目染,在游戲中得到了很多樂趣,慢慢就會沉迷于游戲。
所以,家長要以身作則,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避免孩子有樣學樣,學會玩手機,而不是沉迷手機游戲。
● 多帶孩子參加戶外活動
父母要避免孩子過多的接觸電子產品,可以多帶孩子參加戶外活動,多結識新朋友,讓孩子感受到來自家庭的陪伴,對孩子玩手機游戲的時間加以限制。
● 給孩子制定規矩
手機游戲之所以吸引孩子,是因為它能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孩子的興趣愛好一旦被打開,就很難關閉。
所以,家長要給孩子制定規矩,讓孩子自己認識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果自己想做什么事情,需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將自己的事情做好。
并且,家長要時刻監督孩子,時刻盯著孩子,及時提醒他們不要做這件事情。
總而言之,如果孩子因為手機而沉迷于手機游戲,家長也不要過于焦慮,畢竟手機是現代科技的,可以模擬現實生活,在游戲中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知識。
同時,我們也可以在手機中了解很多的小知識,可以陪伴孩子一起玩,增強親子關系。
\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