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 心理 專家 王冠
每年11月6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今年的主題是“營造良好環境,共助心理健康”,父母帶領青少年積極接受新事物、學會與社會和諧相處。近期,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駐華代表處主任、青少年心理健康公益項目專家張文宏、廈門市社會組織聯合會秘書長、廈門市海力醫院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公益中心執行主任楊彩霞,心理咨詢師鄭慶、廈門市社會組織聯合會指導江蘇和廣西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指導中心隊員、柳州市心理衛生協會隊員、深圳市心理學會的專業委員會前理事長孔慶華,圍繞青少年常見的心理問題,開展心理健康講座,形成“社區學校+家庭+社會”的四支隊伍,引導青少年積極、主動地探索發現身邊的快樂答案,在正確認識自己的道路上實現自我價值。
“幫助青少年不斷成長”
“成長”不是為了證明自己的正確,而是為了教會青少年更好地活著,讓他們在“贏在起跑線”上的同時也懂得正確對待自己的價值,幫助他們以更好的姿態綻放人生,使其人生從此走向正軌。
南京曉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正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水滴石穿,非人所不服。”青少年若是落入了消極的情緒泥潭,還能有什么辦法呢?
家長該如何引導孩子,讓其避免走上“不歸路”呢?
01 幫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
為什么要讓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父母一定要弄清楚孩子的三觀究竟是什么。有些孩子,從小就在吃喝玩樂中長大,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明白了:這三觀是不正確的。只有在孩子心中樹立了正確的三觀,才能夠在日后的工作中,有正確的三觀。
之前,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調查研究報告顯示,有85%的家長承認自己有過不良的教育習慣,其中也有67%的家長是將自己的不良習慣帶到了孩子的教育之中,也有70%的家長為了彌補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缺陷,減少在孩子面前使用手機的頻率。
如今社會上,我們經常看到一些老人帶著孩子看電視,有些家長還經常拿著手機在給孩子播放兒歌。這種行為無疑會給孩子帶來不良的示范。我們應該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讓孩子不要玩手機。當我們發現孩子沉迷手機時,我們不妨試試放下自己,把下面的內容放到一邊,陪著孩子一起玩。這樣才能培養孩子健康的興趣,幫助孩子培養興趣。
3、增加陪伴的時間,培養孩子的感恩意識
有的孩子特別想要玩手機,這個時候家長如果在忙,可以讓孩子自己去玩手機。在孩子玩手機的時候,家長可以有意的引導孩子學習,并且和孩子一起玩游戲。孩子天生就是一個學習的高手,只要家長愿意花時間去陪伴孩子學習,孩子的學習能力一定會大大提高。
我們的孩子天生就喜歡學習,很多孩子在小的時候,學習能力都特別強。這個時候,家長可以利用孩子喜歡學習的特質,讓孩子多學習一會,作為獎勵。
比如孩子喜歡看動畫片,就可以告訴孩子,只要你乖乖的看完,我就給你買你喜歡的動畫人物。
這樣,孩子對于學習的熱情就會大大降低。對于沒有掌握學習能力的孩子,我們要做的就是引導孩子去學習,給孩子創造更多的機會,孩子如果真的熱愛學習,能做到很好的學習成績也是很好的。
當然了,如果孩子比較的“笨”,我們就要以平常心對待,不要給孩子過重的壓力,更不要給孩子過大的心理壓力,給孩子一次失敗的機會,也不要給孩子太大的壓力。
\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