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專家,美國國家健康學會心理事長克麗華解釋說:“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心理調節、人格塑造、心理健康教育、德行培養”五個方面。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包括: 01 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生理教育,包括性別教育和人格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是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天開始就應該有的,這是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的,孩子有健康的心理就能對自己的人生進行規劃,有適應能力就能有適應社會的可能,有較好的心態能夠接受長輩對自己的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近些年來一直被大家熟知的一句話,是對整個社會系統的一種規范,也是對兒童的一種負責任,讓人們在早期教育中注重孩子心理健康的養成教育,比如可以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來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
而在20世紀90年代以前,心理學家就主張兒童需要通過心理健康來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規范。這一標準逐漸地被社會和心理學家所接受。
心理健康教育是通過心理咨詢師或者是老師對兒童進行心理教育,從而使兒童的心理問題得到早期發現和治療。心理疾病本質上是一種心理問題,在專業的兒童心理學家或者是心理治療師的指導下,幫助兒童、青少年能夠在心理健康的基礎上去進行自我調節,能夠面對自己所遇到的各種問題,并且能夠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心理問題就會變得越來越少。
所以,面對孩子的心理問題,家長一定要多從自身的素養上去找原因,不要過分的依賴于別人的監督、指責、控制。
如果你還是希望孩子能夠恢復健康的,那就不要過度的管束了,你就要去尋找一些能夠滿足孩子內心世界需求的替代品。要去做一些替代品,要去關注孩子,要去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要去傾聽他的心聲,要去了解他的朋友、情緒和喜好。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不喜歡父母管束,是因為在這個過程中他無法得到內心的滿足感,尤其是來自父母的理解和支持。
這個時候,千萬不要管束,如果家長總是去阻止他,反而會激發起他的叛逆心,讓他越發的想要通過一種方式來引起你的注意。
而當我們給孩子貼上“網癮”標簽時,我們就應該意識到了,這是孩子給我們發出的求救信號。
2
孩子要網癮,有什么影響?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讓孩子們上網的需求變成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而網絡對孩子的影響力往往遠遠高于一切。
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孩子們所使用手機的比例也在不斷的增加,特別是互聯網的發展,已經達到了人手必備的時代,孩子所接觸的網絡已經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存在。
孩子之所以會上網成癮,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對于他們的成長環境的不滿,孩子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不知道自己究竟喜歡什么,甚至于孩子在面對這些方面的時候,家長們已經習慣性的去拒絕孩子們,所以拒絕孩子們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2、孩子們的生活圈
當孩子們的生活圈變成了一個圈,他們就會更愿意去接觸到其他的事物。很多孩子們的想法也會變得越來越奇怪,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不是能夠主宰自己的生活,所以就會將自己的生活圈里面的東西圈里缺失。
3、孩子們的內心世界
在這個時候,孩子們之間也會發生很多的攀比現象,因為他們的內心深處根本就沒有一個完全的平衡點。孩子們會將自己的所見所聞全部都講述出來,所以他們的內心也會變得非常的不平衡,所以孩子們會產生一種迷茫的心理,他們也會覺得自己的生活會變得很迷茫。
4、孩子們會認為父母們都是不愛自己的
他們所說的這句話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來思考的,而家長們并沒有考慮到孩子的角度,總是想要讓孩子們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那個樣子,因此,當家長們給予孩子們一些“不一樣”的想法之后,他們也會覺得自己的父母們不愛自己,于是也就會產生了一種迷茫的心理。
5、孩子們的心理狀態是:沒有辦法和父母們進行交流
每個人都是渴望溝通的,但是如果面對自己的父母卻沒有辦法進行交流的話,他們就會覺得自己的父母不理解自己,從而會產生一種迷茫的心理。
為什么孩子們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其實這和孩子的心理狀態有關,那些孩子們沒有辦法和父母進行溝通,其實只是因為他們對于父母的要求并不是很高,只要稍微有點難度就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慢慢的把父母拉回到正常的生活當中。
可是有些孩子在跟父母溝通的時候,自己的心理狀態還是比較好的,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的父母還是比較熟悉的,所以也能夠理解自己的父母。
可是有些父母即使再去和孩子溝通,但是溝通方式卻比較簡單粗暴,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比如說讓孩子做一些家務,但是孩子就是不愿意做,或者是有些孩子明明自己學習能力很強,可是就是聽不懂父母在說什么,還老是會生氣,于是父母就會特別的生氣。
\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