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叛逆期什么時候會出現(xiàn)
小韓從小就是個聽話的乖孩子,他很聰明,可是卻有一個13歲的小男生,特別讓人頭疼,經常不回家,常常和爸爸媽媽作對。
有一天,小韓與媽媽吵架之后就會大聲地喊:“你怎么生了個不懂事的孩子。”
這種話幾乎每個孩子都聽過,可是父母有沒有想過,為什么會這樣說呢?
有一個小故事,大家都知道,是個很有愛迪生的小女孩,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即將來臨,可是她就是被一個叫愛迪生的小女生感動了,并且決定效仿她的好媽媽。
在小女孩媽媽的巧妙招數(shù)第二天,這位偉大的科學家在路邊撿到了一袋子年幼的東西,
一只大概6個月的小狗,她看到后立刻嚎啕大哭。
小女孩的媽媽無奈地告訴小女孩,“你看到小狗狗在路邊被撿到了,
因為你遇到了你喜歡的小女孩,
所以才會這樣的,所以你要向她學習,把你心愛的小動物接過來,以后你要跟它好好相處,
你不能再這樣對小狗狗說話。”
小女孩表示同意,從此以后,小女孩再也不向它掏出口袋里的鑰匙了。
圖片來源于網絡
對于孩子來說,讓他們開心起來,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不管是什么樣的孩子,有情緒都是正常的,讓孩子做一個情緒管理的小主人,對他們的成長來說,才是最為重要的。
繪本故事的形式主要是:
《我變成了一只噴火龍》、《愛哭公主》、《小兔子》、《媽媽,我長大了》。
每個故事的寓意都不一樣,有可愛的小動物、溫暖的小棉襖、懂事的小兔子、乖巧的小松鼠、美味的郵筒,還有小寶貝最喜歡的小郵筒……………
孩子從中感受到了快樂,也有了很多情緒,在安全的前提下,他可以通過恰當?shù)姆绞奖磉_自己的情緒。
所以,情緒可以是語言,也可以是肢體動作,都可以給孩子傳遞一個簡單的信號,幫助他調整自己的行為,管理自己的情緒。
03
第二,“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人們常說:“書上說,孩子是父母的復印件。”
很多時候,父母在發(fā)脾氣之前,都會有些許意識不到自己有什么不對的地方,但是在遇到問題時,卻又不敢承認自己的錯誤。
有的父母就會覺得,孩子就應該照著書本上的樣子做事,而不是跟父母一樣。這樣做的話,一旦父母不滿,又會讓他們覺得自己很沒面子,時間久了,孩子就會開始變得更加封閉自己。
正如小編的一個親戚,她對她孩子說,如果你考試成績不好,就先不考了,你好好學習就行,但是沒想到他卻說:“我就是不想去考,我想看看我媽拿我沒辦法。”
孩子在父母面前的表現(xiàn)可圈可點,通常這些孩子都有較強的自尊心,
哪怕被父母否定,也會很自信滿滿的接受父母的意見。
而青春期的孩子有了自己的個性,對于父母的意見不接受,甚至和父母唱反調,但是父母要明白這不是孩子不尊重父母的理由。
2. 不要總是用命令的口氣交流
比如:不許把玩具到處亂扔!其實你直接說:“寶寶應該把玩具放好!”這句他更樂意接受。
家長粗暴,孩子就會跟著學習你的粗暴,接著就是說“不”,所以家長要么簡單粗暴,要么就采取強硬的手段。
想讓孩子跟父母親近,還需要我們以柔克剛
孩子在叛逆期間,一般都會變得比較暴躁,所以在孩子青春期的時候,我們要懂得用柔克剛,把孩子當做朋友一樣來對待,這樣才能讓孩子愿意跟我們分享他的想法。
比如:我家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也會特別叛逆,可能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他就是不聽,故意跟你對著干,但是如果我們換一種思維方式,比如說,我們可以這么說:
“兒子,媽媽覺得你今天的表現(xiàn)非常好,比之前進步了呢,媽媽為你驕傲!”
這樣,孩子就會覺得父母對自己的尊重,也愿意聽父母的話。
2.表達對孩子的愛
演員馬伊嗯曾分享過一個故事。
她女兒在一次考試中,成績下滑,馬伊嗯對女兒說:“我相信你,你一定會成為一個非常優(yōu)秀的人!”
在媽媽的鼓勵下,女兒堅持不懈地努力學習,最后考了全年級第二名。
只有馬伊嗯學會了換位思考,再一次成功地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真正地接納了自己,并且充滿信心去向老師表達自我價值。
所以,家長要多說“你很棒”,多給孩子積極的暗示。
3.給孩子一個積極的心理暗示
兒童心理研究指出,積極的心理暗示可以改變孩子的行為。
因此,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適時給予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讓他們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評價,激發(fā)他們努力向上的信心。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yǎng)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