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隨性玩耍的時間(自由玩耍對孩子的重要性)
孩子們放假有一段時間了,不知道家長們有沒有合理安排孩子的假期生活呢?
家庭教育是每一個父母必修的課程,國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進法,主要是如何通過家庭教育的培養,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家庭教育應實現三個目標:第一個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第二個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第三個孩子的完成學業,家長你認可嗎?
假期是放松身心的好時間,但同時也容易形成壞習慣:作息不規律、玩手機沒節制、暴飲暴食、荒廢學習、懶散拖延······每到假期很多家長都特別發愁,尤其是長假,到底怎么安排孩子的生活,從而讓自己既放心又省心?
部分家長覺得孩子上學太累了,好不容易放假,就放任孩子玩耍,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其實這樣是不對的。
很多年前,美國的研究人員發現:假如孩子放假時不學習,將會出嚴重的成績倒退。
丟失了1個月左右的學習成果;
閱讀水平倒退2個月;
開學后整整1個月,都在彌補這種滑坡。
在學校,有老師管著,回到家,家長卻沒空管。小時候孩子為每一次逃脫父母的監督而歡呼雀躍,成年后才品嘗到不努力的惡果。
難怪有人說,廢掉一個孩子最快的方式,就是讓他隨心所欲地度過假期。當孩子得到無底線的自由,他就會無底線地放縱自己。若自由過了度,人生的限度就會不斷下沉,失去控制。
也有的家長看來孩子的生活不能沒有意義,所以總想讓孩子讀書,學習鍛煉身體,長見識等等。
不過既然是假期,應該讓孩子過跟上學不一樣的生活,要有放松的時間,給孩子自己選擇一些“沒有意義”的事,玩的時間適當加長,讓緊繃的學習神經得到放松,能夠張弛有度,孩子的壓力也能得到釋放。但是家長要注意的是這段時間不能太長,尤其是在長假,如果很長時間都讓孩子無所事事的話,就會形成不好的習慣。
下面幾點方法幫助孩子度過一個有意義的寒假。
1、規律的作息習慣
上學的時候能保持規律的作息,一放假沒有了約束孩子就容易松懈下來,沒有規律的作息時間了:一覺睡到自然醒;三餐隨便解決,不注意飲食;晚上不定時休息等。
都說規律的生活是身體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即使孩子放假了,作息規律也不可亂。合理安排好每一天的生活作息時間非常重要,讓孩子在規律的生活下成長,才有利于良好品格的形成。家長可以安排比上學晚1~2小時,晚上最晚22點要上床睡覺。
在規律的作息下長大的孩子,必然會成為一個自律的人。
2、嚴管孩子的手機
不要放任孩子玩手機,也不要放任孩子過度娛樂,引導孩子多做有益的事情。
最好給孩子制定規則,約法三章,通過規則教會孩子自我管理。
曾有老師說過:一個假期=半年學習效果,每個假期都是“彎道超車”的好時機!
3、養成并堅持好習慣
- 計劃習慣
安排孩子做好學習計劃,不縱容孩子偷懶,不放任自己偷懶,父母每天要定時督促孩子學習。
延遲滿足孩子的心愿和欲望,鼓勵他先把手頭的事情做好,分清事情輕重緩急。不要讓孩子形成“我是在為父母學習”的錯覺
計劃總是不能執行?如果假期的計劃總是不能執行的話,那么孩子的毅力得不到鍛煉,可以跟孩子定規矩什么時候完成什么,完不成就要有小懲罰,完成了就要給予獎勵。
建議:
1.假期伊始,先來仔細想想,假期老師都留下了什么作業,需要花多少時間才能完成,分配好,每天花一部分時間來完成。還可以思考在哪方面有收獲?是單詞量的突飛猛進,還是語文素材的積累,還是數學基礎的鞏固?可以跟孩子做一下規劃,每完成一項就劃掉。
2.給孩子一些小獎勵。當天的計劃若能執行,不妨在下周的計劃表里給自己安排看一場電影。周計劃能執行,和孩子一起商量獎勵措施。
3.寫下每天最重要的幾件事,重要者先行。
- 高效習慣
很多孩子喜歡寫會作業,喝口水,再休息一會……這樣孩子完成作業效率很低,往往完不成,也會玩不好,作業總要拖到最后一刻才開始。
約定作業完成時間,根據孩子作業量,和孩子約定作業完成時間,其實是讓孩子別拖延。
為什么要約定作業完成時間?因為6~7歲孩子注意力集中時間不長,寫著作業就會走神,玩兒玩兒這個,看看那個。這很常見。但如果在一年級時候放任不管,就會養成拖延的習慣,到了高年級再想提高學習效率就會很難。
? 建議:
1.從半個小時開始練習,在這段時間內,只專心做一件事情,譬如做一篇數學卷子,或者看一本書。
2.孩子寫作業價值不用全程陪伴,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家長就做自己的事情。比如做飯做家務,或者閱讀,或者鍛煉等等。但不要太放開娛樂,比如孩子在做作業,家長就看電視,玩手機,打麻將,這些都會對孩子。把所有可能造成誘惑的東西收起來,或者干脆換個環境。
3.如果孩子無法堅持半個小時,可以鼓勵孩子,相信他能完成,慢慢地孩子的效率就上來了。
- 閱讀習慣
要想幫孩子徹底孩子,可以對孩子的行為進行負強化,勇于承認錯誤說真話就給孩子一定的獎勵,而撒謊一旦被發現就給孩子一定的懲罰,這樣孩子的習慣才會快速糾正。
其實孩子說謊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正確的引導。與其對孩子的撒謊行為進行一味批評,不如找到孩子說謊的原因,用恰當的方式溝通引導。
?建議:
1.小說、名人傳記、詩歌……閱讀內容選擇孩子感興趣的即可。
2.掌握最基本的閱讀方法,學會瀏覽、略讀、精讀等讀書方法。
3.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言文字,學會摘記和寫讀書心得。
4.在閱讀中學會獨立思考,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
- 預習習慣
預習,并不僅僅意味著假期報一個輔導班,提前學新學期的知識。養成主動預習的習慣,開學后也要堅持下來。
? 建議:
1.首先選擇適合自己的預習方法。
2.哪怕一開始做不到最好,重要的是要去做。
3.預習效果怎么檢測?試著對你所預習的內容提幾個問題
4、培養孩子興趣愛好
支持孩子在假期里培養興趣愛好,在選擇興趣的時候,家長應該盡可能讓孩子自主選擇。孩子感興趣的活動,可能跟學習沒有關聯,但家長也要允許孩子去做他喜歡的活動。
因為在這個過程中會使他們感到開心,得到放松,還能結交到更多的小伙伴。
5、學會承擔力所能及的事
家長總覺得孩子還小,看著孩子做事難免會擔心,家長很容易順手就幫孩子做事了。
家長應該給孩子創造更多的機會,比如讓孩子承擔一部分力所能力的家務,讓孩子在做事的過程中增強自信心和獨立性。不能總懷著孩子太小,做不好這樣的心理,剝奪孩子成長的權利,盡可能讓他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避免形成依賴的心理。
教育路上,家長永遠不能只指望孩子自己變得自覺、自律。你都不教孩子,他就永遠學不會,自覺和自律從來都不是“無中生有”的。
如果你看到一個“自覺”的孩子,那一定是父母長期陪伴、正確督導和嚴格管教的結果。在孩子還沒有形成自覺性的時候,家長要在學習上、在生活上給予他具體的指導,手把手指導孩子養成習慣。
家長們一定要利用好假期時間,幫助您的孩子堅持下來,培養良好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