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心理健康疏導教學設計及反思(疫情期間心理健康疏導教學設計案例)
疫情期間心理健康疏導
心理健康是每一個父母最擔心的問題,只要孩子稍微有些情緒的波動,父母就會擔心自己的孩子是否有心理問題?這就是需要父母系統學習了解各年齡階段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如何幫孩子消除焦慮的情緒,幫孩子做好心理營養,心理建設等,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老師在直播課里都有系統講解,想學習的家長聯系我們。
教學目標:
- 通過觀看視頻,了解常見的負面心理應激反應,學會調節自己的應激反應;
2.關注學生疫情期間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學會調控情緒,放松心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常見的負面心理應激反應,學會調節自己的應激反應;
難點:疫情期間有效調控情緒的方法
一、視頻導入
上課前觀看視頻:疫情下如何與父母和諧相處?
- 常見的負面心理應激反應
(1)偏執:看問題狹窄、偏激、認死理,平時理智的人變得固執、鉆牛角尖,蠻不講理。也可表現為過分自我關注,注重自身感受、想法、觀念等內部世界,而不是外部世界。
(2)災難化:表現為過度夸大應激事件的潛在和消極后果。
(3)強迫思維:腦子里反復回想與疫情相關的事情,越想擺脫,越難以控制,導致自己無法正常工作和生活。此外,還可能出現絕對化思維(非黑即白),選擇性關注消極信息,敏感多疑,選擇性遺忘等。在原有癥狀的基礎上可能出現更多的癥狀或原有癥狀加重,如惡心、嘔吐、失眠、厭食等。如果出現上述情況時,要及時尋求專業幫助。
應對方式包括:正視疫情信息、適度活動、情緒宣泄、營造安全感、保持放松、接納心理反應、保持人際聯系、激發內在力量。
三、怎樣調節自己的應激反應呢?
疫情期間,人們生活的有序性被混亂所替代,很多事情偏離正常軌道。未來生活的不確定性,居家學習生活的單調性,因父母干預過多引起的沖突,過量的疫情信息等,這些因素使我們產生一些情緒及行為問題。
這些問題該怎樣才能疏解?主要有以下措施:
1.呼吸放松法2.情緒調節法3.轉移注意力4.清理心靈空間5.盡量有序的生活6.亂語或者身體抖動
四、學會調控情緒放飛心情
請同學們來看下面幾個故事:
故事一:一個粗心的醫生,將兩個病人的診斷報告弄錯了。原本沒有癌癥傾向的病人因為錯誤的診斷報告,而極度的傷心、痛苦、焦慮,并且情緒極不穩定。沒過多久,在醫院的再次檢查中,果真發現了癌癥的傾向。而那位本應有癌癥傾向的病人,由于拿到了沒有癌癥傾向的診斷證明,情緒變得高漲,心情變得愉悅,病情漸漸好轉。
這個故事給了你什么啟示?請同學們交思考交流
故事二:興趣不同,人們的情緒感受也不會相同。 球迷為什么會在自己身上涂滿了色彩標志 ?
熱心熱愛足球,對足球有著深厚感情和極大的興趣。他們在每場比賽中都情緒高漲,十分投入。用各種方式表現個性情緒。相反,有些人對足球不感興趣,再盛大的比賽也不能激發他們的熱情。
故事三:請不要開錯窗
一個小女孩趴在窗臺上,看窗外的人正埋葬她心愛的小狗,不禁淚流滿面,悲傷不已。她的外祖父見狀,連忙引她到另一個窗口,讓她欣賞他的玫瑰花園。果然小女孩的心情頓時明朗。老人托起外孫女的下巴說:“孩子,你開錯了窗戶。”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原先和幾個朋友住在一間只有7、8平方的房子,有人認為他居住的條件太差了,他說:“朋友們住在一起,隨時可以和他們交流感情,是值得高興的事啊。”幾年后,他一個人住,又有人說他太寂寞了,他又說:“我有很多書啊,一本書就是一個老師,我和那么多老師在一起,怎么不高興呢?”之后,他住進樓房的一樓,有人認為一樓的環境差,“你不知道,一樓方便啊,進門就到家,朋友來方便,還可以在空地上種花、種菜什么的。”后來,他又搬到頂樓,有人說住頂樓沒好處,“好處多啊,每天爬樓鍛煉身體,光線也好。頭頂上沒干擾,白天晚上都安靜。”
這個故事給了你什么啟示?請同學們交思考交流
小結:他們熱愛生活,有著樂觀的生活態度,即使遭遇到挫折、失敗,甚至危及到生命,他們依然能夠保持積極向上的情緒。
五、教師寄語
同學們,情緒與我們個人的態度是緊密相連的,在生活中我們可以通過改變自己的態度來控制自己的情緒,有了快樂的思想和行為,你就能感到快樂。生活就像一面鏡子,你對它哭,它對你哭;你對它笑,它也對你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