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怒的父母養不出快樂的孩子(一個脾氣不好的孩子背后都有一個情緒不穩定的媽媽)

回憶中的瑪尼 侵權必刪
孩子學習?對于所有的家長來,最關心就是孩子的學習,對吧?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成績呢?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因素有哪些?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影響孩子學習的主要因素有22條之多,家長你了解幾條呢?
孩子的情緒,藏在媽媽的情緒里,情緒穩定的媽媽,將決定孩子的未來。
還在為孩子不聽話怒吼嗎?還在為孩子堅持自己做一件事情而失控嗎?
還在為孩子說了不該說的話暴怒嗎?還在為孩子處在叛逆期,頭痛不已嗎?
其實很多時候,不是孩子不聽話難管教,而是作為父母的我們,沒有真正讀懂和了解孩子。
充滿智慧的媽媽,會明白孩子在慢慢長大后,會從依賴媽媽走向獨立,但在走向獨立過程中,會對新事物進行探索。
探索中,更會急需尋求獨立,這時就會特別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見,甚至在探索及尋求獨立中,會出現不聽父母話及反駁父母的情況。
但準備不充足及缺乏經驗的媽媽,會覺得這是孩子叛逆不聽話難管教的現象,所以家里時常河獅東吼,甚至還覺得這是孩子不聽話跟自己對著干。
但事實是,孩子成長的道路上,需要一位情緒穩定及智慧的媽媽,給予孩子時間陪伴孩子慢慢成長。
1.
昨天坐電梯回家,有一個3歲左右的小男孩子非要自己按電梯,但因為身高不夠,一直按不到他們家的樓層,媽媽說幫忙按,他不讓,非要自己嘗試,嘗試幾次后沒成功后就哇的一聲哭了。
這位媽媽可能覺得有點丟人,就說你這孩子怎么就這么不聽話,我說按吧,你不讓非要自己按。
按不到就哭,你怎么就這么不聽話,你再這樣不聽話,一直哭,你就不用回家了,就在這里哭吧!
這個孩子的事情,讓我想起前幾天在電梯里遇到類似的事情,當時也是一個小孩子要求自己按電梯,但同樣也是樓層太高,孩子按不到。
那會孩子媽媽可能怕耽誤我們坐電梯,就說來媽媽按吧!孩子一聽不樂意,也是哇的一聲就哭了。
孩子哭了幾聲,看媽媽沒哄她,又覺得電梯里有人就不哭了,媽媽看孩子不哭了,則是溫和地對孩子說。
寶貝剛剛你是想自己按電梯是嗎?孩子點頭,說是的。
緊接著媽媽說,我跟你這么大的時候也是按不到,但隨著媽媽的長大,很多以前我不會的事情,就慢慢地都會了,所以現在按不到很正常,等你長大了就會了。
接納孩子的壞情緒,等孩子情緒穩定后,溫和而堅定地和孩子分析。
2.
昨天早上,我剛給二寶穿好衣服,大寶看到后,就開始鬧情緒,說那是她的衣服,我說這不是給你弟弟買的嗎?什么時候成你的了。
大寶生氣地說,就是我的,緊接著就開始發脾氣,摔東西,要是以往我可能就河獅吼了。
但這次雖然生氣,但想著吼了,用處也不大,最后忍住了。
我耐住脾氣問,寶貝,你現在很不開心很生氣是嗎?
孩子撅著小嘴說,嗯,緊接著我問,是因為我給弟弟買了衣服沒給你買,所以生氣是嗎?
你覺得給弟弟買衣服,沒給你買,就是媽媽不愛你了是嗎?
孩子點頭,說是的,我同孩子講,昨天給弟弟買衣服沒給你買,不是因為媽媽不愛你愛弟弟。
而是因為昨天沒遇到合適你的,你不是也一直跟著嗎?
孩子說,是的!
我走到孩子身邊蹲下,同孩子講,前幾天媽媽是不是只給你買了裙子,沒給弟弟買,那像你這樣想,是不是媽媽只愛你不愛弟弟呢?
孩子說,不是,我說對了,當時我之所以沒給弟弟買,是因為沒合適弟弟的,昨天沒給你買,也是沒合適你的。
不過你今天情緒這么大,媽媽想,是不是以后再遇到你喜歡的,或者再遇到合適弟弟的,但又沒有同時遇到合適你們喜歡的,是不是都要先不買。
等你們同時都遇到合適或都喜歡的了,在一起買,孩子說,不是,我說那就對了,合適你們彼此的東西,有時可能不會一起同時出現。
所以先遇到誰的,我們就先買誰的,孩子說好的,我說,那下次再遇到這樣的事情,你還會像今天這樣發脾氣嗎?
孩子不會了,緊接著我說,不過媽媽很開心,你能勇敢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你是一個有主見有想法的孩子,以后再遇到不開心的事。
媽媽希望你還像今天一樣表達出來,不過媽媽不喜歡在看到玩具被摔在地上,你可以生氣發泄情緒,但不能摔東西,如果真的很生氣,你可以用手捶洋娃娃或者捶枕頭發泄情緒。
孩子說,好的,就開開心心吃飯去了,孩子鬧情緒發脾氣時,先理解和認同孩子的感受,允許孩子釋放自己的情緒,等孩子冷靜下來,再同孩子分析,用換位思考的方式舉例子給孩子聽,讓孩子站在對方的角度學會理解。
總結:
從上面的兩個案例可以看出,孩子生氣鬧情緒時,父母用不同的態度,孩子也就會出現不同的態度。
就像坐電梯的兩個孩子,一個媽媽用溫和而堅定的態度接納和認可孩子的情緒,同孩子分析了,按不到的原因,孩子則接受了自己當下按不到的結果,也接受了自己努力過后的無力感。
另一位媽媽,則是通過怒吼讓孩子停止哭泣,保持安靜,但顯然這樣做,并不能讓孩子認清自己按不到電梯的原因。
反而會讓孩子把不滿的情緒壓抑在心里,這樣做的結果,只會讓孩子缺乏安全感,甚至還會覺得父母不愛她,也更學不到什么叫努力過后的叫無力感。
孩子成長過程中,不順心的經歷會讓孩子碰壁的感覺,但不順心的經歷,卻會讓孩子慢慢形成經驗,讓孩子慢慢意識到事物與事物之間的關系,如果發現了自己與事物之間的關系。
也會了解到,碰壁也會有成功的經歷,同時也會更加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有些是可以通過自己努力改變的,有些是他努力過后無能為力的,對于孩子來說,正確認識生活是很重要的。
特別是兩歲之后的孩子,他們對于新事物處于特別好奇的時候,隨著探索范圍繼續擴大。
孩子可能就會希望自己做更多的事情,但目前的能力有限,所以很多時候其理想與現實都是不一致的。
對于這樣的情況,孩子會感到困惑、不適應,這會引發他的煩惱,困惑和煩惱后,孩子就會莫名產生不良的情緒。
如果孩子產生情緒后,我們能溫和而堅定的同孩子分析引導,那孩子也會從中了解自己和新事物的形態,從而獲得成長。
但是如果我們沒有正確的引導,而是通過怒吼讓孩子保持安靜,那孩子只會缺乏安全感甚至會壓抑自己的真實感受,那這樣孩子也就很難獲得真正意義上成長。
作為父母,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我們要用耐心陪伴孩子慢慢長大,特別是一定要擁有穩定的情緒,這是父母給予孩子最寶貴的財富。
作者介紹:
彤橦媽媽聊育兒,我是一枚熱愛學習熱愛成長的90后二胎寶媽,我喜歡用寫作的方式來記錄自己和孩子,同時用故事的方式來點亮人生,愿望是按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