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學籍信息對升學有什么影響(學籍到底有多重要?家長們千萬別忽視了!)
學籍具體是什么東西呢?
家庭教育是每一個父母必修的課程,國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進法,主要是如何通過家庭教育的培養,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家庭教育應實現三個目標:第一個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第二個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第三個孩子的完成學業,家長你認可嗎?
有什么作用?
與升學哪些事情掛鉤呢?
今天與大家共同探討。
什么是學籍?
學籍是指一個學生屬于某學校的一種法律上的身份或者資格,以學生居民身份證號為基礎生成。學籍反映的是學生在校期間的相關情況。
學籍從小學開始
學籍從義務教育階段起始,實行秋季入學集中注冊制度。
因此不管讀的是公辦還是民辦幼兒園,是在小區附近的幼兒園、或者其他區和城市讀的幼兒園,都不會對上小學產生影響。
幼升小的適齡兒童在當年9月實際到校報到后,被納入全國中小學生學籍信息管理系統,由學校做好學籍轉接和管理工作,不收取任何費用。
讀民辦學校也有學籍
按《武漢市中小學生學籍管理暫行規定》,學籍管理規定適用于我市所有由政府、企業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其他社會組織及公民個人依法舉辦的小學、初中、普通高中、特殊教育學校、工讀學校。因此,就讀民辦學校也有學籍,與就讀公辦學校一樣納入管理。
學籍如何編號?
G字打頭的學籍號一人一號,伴隨學生整個學習生涯。另外,還有J字頭的和L字頭的。
G字頭
G字頭:將未分配正式學籍號的學生數據與國家人口基礎信息庫進行比對,通過后分配“G”字頭正式學籍號,每年春季學期開學后,通過學籍系統下發。
“G”字頭正式學籍號通過了全國查重、國家人口基礎信息庫比對等一系列程序的嚴格檢驗,是學生身份的權威標識。原則上不允許刪除“G”字頭正式學籍號,如涉及問題學籍確需刪除的,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提交佐證材料報教育部處理。
J字頭
J字頭:對于沒有提供身份證號但查重沒有問題的學生,分配“J”字頭正式學籍號。探索允許“J”字頭學籍號,在學生補充身份證相關信息并通過查重認證之后,變更為“G”字頭學籍號,但保存歷史信息。
L字頭
L字頭:臨時學籍號以“L”開頭,是每個學生獲得正式學籍號之前的必經階段,是學生獲得正式學籍號前辦理各項業務的依據。各地各校在辦理有關業務時要對持有臨時學籍號的學生一視同仁,切實保障其合法權益。
學籍有哪些作用?
1.學籍的主要功能是記錄。
2.不得將學籍作為入學和轉學條件。
3.學籍是學生入學的結果,不是前提條件。
4.轉接學籍或新建學籍是招生入學的后置程序,不應將學生之前有無學籍或學籍是否已轉至接收地作為確定入學資格的必要條件。
5.原來已建學籍的,應通過學籍系統為其轉接學籍;原來沒建學籍的,應通過查重程序后為其新建學籍。
6.學籍系統或數據傳輸出現故障等特殊情況時,可根據家長要求先通過線下流程辦理轉學,線下流程完成后,學生即視為在校生,之后再通過學籍系統完成電子學籍檔案轉接,實現“人籍一致”,最終審核以學籍系統的信息為準。
學籍檔案分為電子檔案和紙質檔案。
電子檔案納入電子學籍系統管理,紙質檔案由學校學籍管理員負責管理。
學生父母或其他監護人提出修改學生基礎信息的,憑《居民戶口簿》、居民身份證或其他證明文件向學校提出申請,并附《居民戶口簿》、居民身份證或戶籍部門其他證明的復印件,由學校審核變更學籍信息,報學籍主管部門核準。
學籍必知問題合集
1.幼升小看戶籍,小升初看學籍?
這種說法不完全正確。
“劃片對口、免試就近”是武漢市義務教育階段升學的主要方式。通過戶籍或學籍升學,主要指的是“對口入學”的途徑,也可以擇校,或就讀民辦學校(外校和民辦學校不算擇校)。
幼升小對口入學的條件為“人戶一致”(或稱“房戶合一”)。
小升初時則是按照“學籍優先,戶口其次”的總體方針。武漢大多數區域是以學籍進行對口,而漢陽區、青山區則是主要以戶籍對口。
2.出國讀書可以保留學籍嗎?
如果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到境外就讀的,應當憑有效證件到現就讀學校辦理相關手續,回到境內后仍接受基礎教育的,應接續原來的學籍檔案。
適用于一些跟隨父母出國生活或進行訪問、交流等的學生。
學生出國、歸國由父母或其他監護人提出書面申請,提交《出國、歸國申請表》和有關證明材料(學生本人護照復印件,戶口簿復印件;隨父母或其他監護人出國交流學習的,還需提供父母或其他監護人的出國公函及護照復印件),學校審核同意后,通過電子學籍系統報學籍主管部門登記,學生在國外深造或交流學習期間,學校應為其保留學籍。
3.轉學時沒學籍怎么辦?
學籍的主要功能是記錄。不得將學籍作為入學和轉學條件。
也就是說,學籍是學生入學的結果,不是前提條件。轉接學籍或新建學籍是招生入學的后置程序,不應將學生之前有無學籍或學籍是否已轉至接收地作為確定入學資格的必要條件。
原來已建學籍的,應通過學籍系統為其轉接學籍;原來沒建學籍的,應通過查重程序后為其新建學籍。學籍系統或數據傳輸出現故障等特殊情況時,可根據家長要求先通過線下流程辦理轉學,線下流程完成后,學生即視為在校生,之后再通過學籍系統完成電子學籍檔案轉接,實現“人籍一致”,最終審核以學籍系統的信息為準。
4.學生在外省小學(初中)畢業后,如何回戶籍地就讀初中(高中)?
當地教育部門必須安排!
根據《義務教育法》規定,小學畢業后回戶籍地就讀的,當地縣級教育行政部門應統籌安排入學。教育行政部門或學校不得以無學籍或無法調轉學籍為由拒絕接收。確定接收學校后,對有學籍的,由接收學校發起相關流程調轉學籍。
初中畢業就讀高中,需要按照規定參加相應的考試招生。招生的條件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確定,但不得以無學籍或無法調轉學籍為由拒絕接收。凡是戶籍地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同意接收的,均可通過中小學電子學籍系統辦理學籍轉接。有轉回戶籍地就讀計劃的,學生和家長應及早了解戶籍地高中報名考試招生的有關政策,按時參加當地高中招生考試。
5.學籍信息如何更新?
由班主任通知學校學籍管理員,縣級部門每學期核對一次。
每名學生的學籍信息中,“是否留守兒童”“是否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政治面貌”“現住址”“聯系電話”“戶口所在地”“上下學交通距離”“上下學交通方式”等字段可能發生變化,班主任要將學生上述信息的變動情況通知學校學籍管理員,在學籍系統內及時更新??h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建立信息核查工作機制,每學期核查一次學籍信息變動情況,確保學籍信息準確,與實際一致。
6.家長碰到學籍問題如何處理?
及時向學校和學籍管理部門反應情況。
根據規定,要進一步向社會公開省級以下學籍管理部門受理投訴的電話和郵箱,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及時處理有關問題。屬于省級學籍管理和省級運行環境的問題應由本省解決,跨省業務和系統運行中存在的問題要以報告單形式及時報告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