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焦慮(家長焦慮孩子)
中班開學沒多久,有一次午睡時,二寶尿床了。
心理健康是每一個父母最擔心的問題,只要孩子稍微有些情緒的波動,父母就會擔心自己的孩子是否有心理問題?這就是需要父母系統學習了解各年齡階段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如何幫孩子消除焦慮的情緒,幫孩子做好心理營養,心理建設等,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老師在直播課里都有系統講解,想學習的家長聯系我們。
我去接她時,老師已經為她換了干凈的衣褲。二寶看到我,眼神躲閃,很不好意思。老師悄悄對我說:“不要批評她。” 然后對二寶說:“沒關系的,很多小朋友都會尿床。”
老師的話,讓二寶松了一口氣。見我也沒有生氣,她明顯放松下來。回家路上,反復說:“媽媽,每個小朋友都會尿床的,老師說沒關系。我再長大一些,就不會尿床了。對吧?”
孩子重復做一件事情,說明她心里很緊張,既擔心被媽媽罵,又恐懼尿床這件事。這個時候,孩子很焦慮,她的精神上壓力很大,心里也很痛苦。
我微笑著,輕聲說:“是呀,每個小朋友都會尿床的,沒關系的。長大了就不會了。”
就這個話題,母女倆反反復復對話了一路。快到家時,二寶忽然不說了。我猜,她是不想被姐姐聽到,怕被姐姐嘲笑。
心理學家認為,兒童焦慮癥一般可以分為5種類型:
1.素質性焦慮
這種情況的焦慮,通常是孩子器質方面有天生的缺陷,比如神經系統發育不是很健全,造成孩子對周圍環境過于敏感。即便環境中有極其細微的變化,也會引起他們情緒上的不安。
2.環境性焦慮
這種焦慮通常是由于外界環境給孩子造成了精神壓力。比如父母經常吵架,家庭氣氛緊張,或者同學之間不友好,存在校園暴力等。長期處于這樣的環境里,孩子容易煩躁,產生焦慮情緒。
3.境遇性焦慮
這種焦慮通常是由某個突發事件引起的。比如,家庭突發重大變故,孩子會擔心什么時候又會禍從天降,因此心理壓力過大,導致情緒不穩,產生焦慮。
4.期待性焦慮
當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孩子自我感覺達不到父母的要求時,容易產生期待性焦慮。這種焦慮的主要責任在于父母。很多時候,父母感覺不到自己的期望值,對孩子來說太高了。
前兩天,新初二輔導班開家長會。物理老師問家長,覺得物理這門課難不難?90%以上的家長都說不難。老師苦笑了一下,說:“對于家長來說,你們都是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上過大學,回頭看初二物理,就覺得不難。而對于剛接觸物理這門課的孩子們來說,物理還是比較難的。”
當孩子夠不著父母的期望時,如果父母再斥責孩子,那就加重了孩子的愧疚情緒,他會更加緊張不安,導致焦慮。
二寶尿床這件事,孩子就產生了期待性焦慮。她害怕自己再尿床,遭到媽媽的責罵,遭到姐姐或小朋友的嘲笑。
這時候,需要媽媽及時疏導,加以安撫,緩解孩子的焦慮情緒,幫助孩子重建正常、健康的情緒。
5.分離性焦慮
這種焦慮,在孩子新入園或開學時比較常見。孩子要與熟悉的親人分開時,會情緒低落,哭鬧。嚴重時,孩子甚至會以逃學、自殘等極端手段,來抗拒這種分離。
針對這種焦慮,家長要提前做好功課,讓孩子早早有心理準備,若能提前讓孩子熟悉新環境,也能也能有效緩解孩子的焦慮。你看,每年都有幼兒園畢業班的孩子,提前參觀小學,這就是一種緩解焦慮的方法。
總結:
只要是焦慮,一定會對孩子的身心造成不良影響,我們作為家長,要足夠重視。當發現孩子處于焦慮狀態時,要及時疏導。尤其要注意性格內向的孩子,這樣的孩子,抗壓能力不足,又不能主動尋求家長的幫助,需要家長多觀察多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