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孩子成績倒數,我該怎么辦(成績倒數的孩子怎么樣才能成績好)
“坤,你到底在搞什么,考這什么分數,能看嗎?”
孩子學習?對于所有的家長來,最關心就是孩子的學習,對吧?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成績呢?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因素有哪些?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影響孩子學習的主要因素有22條之多,家長你了解幾條呢?
坤爸把一落考卷摔在桌上,怒不可抑地繼續數落著。
“該補的,也給你補了。該請家教,也給你安排了。天曉得你到底在干嘛?真的是把我這老子的臉丟大了!”
“考不好是我自己的事,關你什么事?”坤也不示弱地回嘴著。
“你這孩子還在跟我狡辯!你的事?你曉不曉得家屬院內的人怎么說你老子嗎?你考成這樣,我出去能看嗎?我已經想盡辦法讓你讀最好的私立學校,你竟然每學期都給我掛在全班最后面。考成這副德性,要嘛不是你不用功、混、沒在念書,要不然就真的是太笨。”
“笨也是你生的,還怪誰!”坤再次頂嘴回去。

這時,只見坤媽趕緊在父子倆中間想辦法緩和劍拔弩張的沖突。
“他爸,你就先緩緩氣,忙你的事,我再和家教老師討論坤的問題到底出在哪里。”
“就是因為我沒插手,才讓坤的成績演變成今天這個地步。你這個做媽的,功課就好好給我盯,不然輪到我來教,坤就沒好日子過。”
說是這么說,但坤媽知道先生忙,真的要讓他下馬來和孩子的成績窮攪和,說真的,靠自己還比較快。
只是,望著眼神落寞的孩子,一副失魂落魄的模樣,坤媽看了實在既著急又心疼。
沒人喜歡吊車尾那種被拋在后頭,遙遙追趕的感覺,特別是在成績這件事情上。但無奈又現實的是,在一個班級里,只要有成績排比這件事,就會有那一小群孩子的成績壓在后面。
成績倒數,到底要告訴我們什么事?
請先不要以偏概全地認為這些孩子就是不認真、不用功、不聰明。很抱歉,這只是一場在學業成績上的暫時評比,不等于孩子的全部。
重點在于,面對孩子的成績平平、倒數,我是否能夠很清楚地看到孩子在當中所需要被協助的地方,他的真正需求,以及過去我是否曾經滿足他這些需求。
或許有的孩子會苦中作樂地對同學說:“你看,我就是那么貼心,總是在班上墊底,好讓你們回家不用讓父母操心。”成績差的孩子到底是怎樣的心情?無奈、無助、徬徨、焦慮、失落、傷心、難過、疏離,還是無感?
當我們沒有辦法事先去感受孩子當下的心情,卻直接地以指責、數落、辱罵、嘲諷等方式對待,甚至于施以所謂的家規,禁制這個、限制那個,當然還可能包括一頓毒打……。
說真的,如此要讓孩子啟動內在的學習動機,跳脫最后一節車廂,往前跨越,這難度還真的挺高的,往往會物極必反,事與愿違。試著把角色互換,體驗一下當身處在班上,面對來自其他同學的異樣眼光,甚至于冷嘲熱諷的刺激時,當事人的感受。
你可能會這么反應:孩子成績墊底是事實,難道他真的不需要為自己的表現負起責任?許多事,請記得避免陷入二分的極端。成績墊底的因素很多,這當中,有一件事情必須確認的是,在孩子的能力范圍內,他在這件事情上投入了多少。
我盡力了!這句話,每個人的解讀不同。重點在于你是否清楚自己的孩子真的是盡力了。成績墊底不全然是學業能力的問題。如果孩子使盡全力準備了,但真的成績不如人,這時,他的努力過程就是我們必須看見的。
我不在乎你的成績,我在意的是你的過程。這句耳熟能詳的話,你我并不陌生。但是當瞧見孩子考卷上寥寥可數的分數,及成績單上幾乎道出班上有多少人數的最后排名,對于父母來說,心里仍然有著一股莫名的焦慮、憤怒與浮躁。
當孩子成績平平、倒數時,你要讓他看見什么?是成績排名的那個點,還是孩子是如何走到這個點?
不要想著贏,要想不能輸!電影《KANO》里的這一句slogan:不要想著贏,要想不能輸!我想可以作為孩子試著再度燃起學習動機的那股動力。
面對孩子的成績,一起靜下心來和孩子思索陷在這困境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把那關鍵的核心點找出來。請記得,不是光用一句不夠認真來解釋孩子在成績上的一切。孩子需要和你重新界定眼前的目標:是贏?還是不能輸?
要讓孩子繼續在學習的跑道上,維持跨步向前,請試著讓孩子覺察自己在這些事情上的用心程度。至少,他是否能夠在心里大聲地說著:“在學業這件事情上,我已經盡了全力,縱使成績落后也問心無愧。”
無愧,讓自己知道在這件事情上的付出。無愧,至少仍然存在關于學習的那一絲絲動力。無愧,雖然目標尚未達成,但至少我是往那個方向前去。
在電影《KANO》里還又有一句臺詞:怕輸,那就想辦法贏啊!當孩子成績墊底,倒不表示他永遠都只能困在這個位置。想贏,那至少可以將目標重新調整。
這就像是在跑馬拉松一樣,你不需將對手設定成遙遙領先的選手。但你至少可以先將離你最近的那一位選手,設定為假想對象。嗯,沒錯。在那當下片刻,鎖定他,以超越他為當下目標。超越過一個是一個,成績往前挺一名是一名。
面對孩子的成績墊底,你真的不在乎嗎?還是你與孩子皆選擇了放棄?
不在乎與放棄之間該如何拿捏?我想在這里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差別,在于孩子是否還存在著學習動機,一股至少在面對學校的課業時,仍然會繼續準備、勇敢面對的動力。
不在乎,很容易變成一種催眠自己放棄的思考之藥。不在乎,應該強調的是對于那個成績與分數的點,以及對結果的成敗順應自然,但是對于學習的過程與動機的維護,仍然是在意的。 一線之隔的放棄,可能就躲藏在彼此陰暗的心里,讓人不自知,卻偷偷地腐蝕著孩子的學習動機。是不在乎,還是放棄?別忘了隨時提醒自己。
這里必須再次強調,學習動機這件事,并不是單純只在孩子的課業學習這件事情上。有些孩子在學習上表現得缺乏動機,但是在其他的音樂、舞蹈、繪畫等領域卻總是樂在其中。
當孩子成績平平,或許你顯得不在乎,這時你是否會轉而在意孩子在其他領域的表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