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虛詞(中考虛詞而的用法)
中考虛詞“之”的用法巧辨析
初高中學習是孩子處于青春期的階段,也是孩子學習當中最關鍵的六年,因為它涉及到了中考與高考,左養(yǎng)中學教育賴頌強再講孩子的學習方法和考試心里調(diào)節(jié)的直播課里,系統(tǒng)的講解到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效率,提升考試時候的心理素質(zhì),從而提升學習成績。
初中階段,文言文虛詞的用法難以分辨,現(xiàn)將“之”的用法梳理如下:
1、 結(jié)構(gòu)助詞,的。(判斷方法:這時的“之”字,后常跟名詞)
例如:“水陸草木之花”的“之”字,后緊跟“花”這個名詞,這時“之”的用法就是:結(jié)構(gòu)助詞,的。
2、 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不譯。(判斷方法:這時的“之”字,常夾在主語和謂語之間)
例如:“雖我之死,有子存焉”中的“之”字,夾在“我”和“死”之間,“我”作主語,“死”作謂語,那“之”就是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不譯。
3、 代詞,可代人、事,物。(判斷方法:這時的“之”字,常用于句末)
例如:“始齔,跳往助之”中的“之”字,代“愚公”。
“操蛇之神聞之”中的第二個“之”字,代“愚公挖山這件事”。
4、 助詞,補充音節(jié),無實義。(判斷方法:這時的“之”字,常用于句末)
例如:“久之,目似瞑” 中的“之”字,只是為了補充音節(jié),沒有實際意義。
5、 動詞,去、到、往。(判斷方法:這時的“之”字,后常跟表地點的名詞)
例如:“已而之細柳軍”中的“之”字,后跟有表地點的名詞,細柳軍營,這時的“之”字,可譯為“到”。
6、 賓語前置的標志。(判斷方法:這時的“之”字,后面跟動詞,而“之”前面的恰好是賓語)
例如:“何陋之有?” 中的“之”字,“有”是動詞,而“何陋”的意思是:“什么簡陋”作賓語。這句話的正常語序是:“有何陋”?,“之”在這里就是把賓語前置了。
干貨分享到此,刷刷題吧!
請判斷下列句子中“之”的關系。
1、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鄒忌諷齊王納諫》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醉翁亭記》
3、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愚公移山》
4、吾欲之南海。《為學》
5、公將鼓之。《曹劌論戰(zhàn)》
6、宋何罪之有?《公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