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表面喜歡內心討厭的學生(老師對學生嫌棄的表現)
正常來說,老師對待班里的每個學生都應該一視同仁,但老師也是有感情的動物,家長對待親生子女恰不能給到同等的待遇,所以老師也很難對每名學生都傾注一樣的感情。
家庭教育是每一個父母必修的課程,國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進法,主要是如何通過家庭教育的培養,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家庭教育應實現三個目標:第一個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第二個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第三個孩子的完成學業,家長你認可嗎?
家長雖然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為老師眼中與眾不同的學生,但畢竟是經歷過現實的過來人,所以漸漸地就開始不在乎老師的看法了。但是家長不在意,學生卻很在意。
學生之間流傳著一個段子,就是學習好的學習跟老師請假時,老師是一個態度,但是學習差的學生去跟老師請假,老師又是另一個態度,借此來證明老師更偏愛好學生。
不得不說一個班級的好學生往往是最讓老師省心的,而老師也更愿意信賴好學生給出的請假理由。但其實老師喜歡的不僅僅有好學生。還有4類學生,老師表面“很嫌棄”,其實內心卻很喜歡。
老師表面“很嫌棄”,內心卻很喜歡的4類學生,其中有你嗎
第一類,家長是家委會成員的學生
家委會作為班級的“后勤組”,在多數家長看不到的地方為班級做了不少貢獻,比如為班級制作宣傳欄、給同學們準備小禮品等。可以說給家長和老師提供了很多幫助。
同時家委會成員于老師的溝通的機會也很多,所以有更多時間向老師了解情況。一來二去的老師就可能會因為感謝家委會成員,而更喜歡他們的孩子一些。
第二類,身為班級干部的學生
班級干部的人選一般是通過2個方式得來,一是老師選定的,二是學生票選的。無論是哪一種方式都證明能當上班級干部的人選本身就是老師和同學們都很喜歡的。
另外學生在成為班級干部之后,他們與老師的相處時間會比較多,他們也會占用很多個人時間去幫助班級做事。所以老師無論是于公于私都會很喜歡當班干部的學生。
第三類,當班級里開心果的學生
班級就是個大家庭,大家庭里可能會因為運動會成績差、因為考試成績落后等情緒低落。這時候班級里的開心果就可能會通過說段子、講笑話等方式逗笑大家。
第四類,喜歡主動承擔責任和過錯的學生
這類學生雖然小錯誤不斷,但非常有擔當不會讓同學幫自己背黑鍋,還會站出來為同學承擔一部分過錯。所以只要是他們不會犯會影響整體榮譽的錯誤,老師是很喜歡的。
以上這4類學生經常會被老師當做“典型”在教室里公開處刑,同樣的錯誤他們犯了還會“罪加一等”,但是表面嫌棄,內心卻喜歡。學渣調侃道:這幾類學生不敢惹。那么其中有你嗎?
對此可能會有家長覺得,想要討老師喜歡的學生是在阿諛奉承,做好自己就行了,筆者想說的是這是正常心理,也是學生情商高的表現,大家就別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啦。不過也需要注意的是,老是喜歡誰不是最重要的,學習成績才是。
學生是否被老師喜歡不是最重要的,學習成績才是學生最應該關注的點
老師喜歡的學生可能說在班級里過得會比較舒服,但是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不但在班級里過得很舒服,在升學考試中、在畢業之后也都會過得比較舒服。那么有哪些提升學習成績的好辦法呢?
首先,學生要“知己知彼”,這里的“彼”指的就是知識點考點。學生要知道自己會什么、不會什么,要知道哪些知識點要重點看、哪些知識點可以粗略地學習一下就好。
其次,學生要注意各學科相融合的學習,比如語文閱讀理解的解題思路,是可以適當利用到政治學科的,比如背誦文言文時,是可以夾雜自己在歷史中所學知識去先了解時代背景的。
再次,學生想要考試時不臉紅,平時就別怕臉紅。很多學生看到考試成績差時,因為擔心被老師責怪、被同學嘲笑而臉紅,但平時有不會做的題目卻又因為怕臉紅而不好意思問老師。
最后,學生要讓自己融入到好的社交圈。當你身邊都是喜歡學習的優秀的學生,你會自然而然地被他們感染,進而愛上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反之容易沾染很多壞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