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和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交流(怎樣和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心得體會)
許多家長是否遇到過這樣的情況:你和你十幾歲的孩子說話,說了好幾遍他都沒反應,讓他去做事情一動不動,有時即使做了也是馬馬虎虎……是他沒聽見嗎?我們都知道并不是,那他為什么不理我們呢?十幾歲的孩子正處于青春期,他在和我們進行“權力”之爭,他正在奮力尋找讓自己認為很有力量的方式,和父母進行權力之爭就是他獲取力量的一種方式。擁有力量是一種好品質,只要同時做到尊重和負責任。當你學會用有效的語言溝通時,你就能夠幫助孩子感覺到力量,而不是陷入權力之爭。
家庭教育是每一個父母必修的課程,國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進法,主要是如何通過家庭教育的培養,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家庭教育應實現三個目標:第一個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第二個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第三個孩子的完成學業,家長你認可嗎?

那么我們怎樣和孩子說話才是有效溝通呢?你可以試試以下的建議。
1.作積極主動父母。什么是積極主動的父母呢?當我們看到孩子因為某件事和父母生氣的時候。有兩種說話方式,我們很容易就能分辨出哪個是積極主動的,哪個是被動反應的。“寶貝,你真的生氣了,我想知道我做的什么事讓你這么煩?”“我為你做了那么多,你怎么能這樣和我說話?”很顯然第一句話會讓孩子愿意和你說話,第二句話的結果可想而知,不是扭頭不理你,就是和你繼續吵架。
2.簡潔的語言。在與孩子溝通時有時候簡潔的語言比說好多話要管用。當孩子上完廁所忘記關燈時,有的家長會說:“告訴你多少次了,上完廁所要關燈,怎么就是記不住?”孩子會有什么反應,是不是有點不耐煩,其實我們只用一個字就可以,孩子沒有關燈,我們只要看著燈的方向說“燈”,就可以了,他意識到就會去關了,可能兩句話的效果一樣,但是哪一種孩子更愿意接受,我想大家都很明白。
3.尊重孩子的行為。無論孩子遇到學習上的問題還是生活上的問題,我們和孩子溝通時首先應該避免的是責備,“你怎么又忘了?我不是說過了嗎?”等等的這些口頭禪要避免,很生氣的時候可以說:“我們需要做一下‘暫停’,直到我們倆能做到尊重彼此,”……當我們想幫助孩子并想要給孩子建議的時候要詢問孩子的意愿:“我可以告訴你一些我認為有用的方法嗎?”這個時候你會發現孩子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無理取鬧,當你用尊重的語言去和孩子溝通時他也會尊重你。
家長們在和孩子交流時多用積極簡潔的語言,當然可以用眼神就不要用嘴,可以微笑就不要怒目,青春期的孩子很敏感,很聰明,我們這樣說,并不是在說你的十幾歲孩子的權力優于你的權力,而只是說他們是可以有權力的,這種權力會讓他的世界充滿力量,并讓他們世界的變得足夠好.
有時間孩子一起閑坐,你會得到意外的驚喜,你會發現你的孩子有時候會很健談,會和你說很多有意思的事情。這時候你只要享受美好的親子時光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