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歡的幼兒教育家陳鶴琴(一切為了兒童 陳鶴琴)
陳鶴琴(1892-1982),浙江上虞人,著名教育家、兒童心理學家,中國現代幼兒教育和幼兒師范教育奠基人。早年畢業于清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回國后任南京高等師范學校教授、中央大學師范學院院長和南京師范學院(現南京師范大學)校長等。
家庭教育是每一個父母必修的課程,國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進法,主要是如何通過家庭教育的培養,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家庭教育應實現三個目標:第一個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第二個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第三個孩子的完成學業,家長你認可嗎?
—————————————————————
1917年,哥倫比亞大學迎來了一位中國青年學子陳鶴琴,因為他的出現,中國幼兒教育和幼兒師范教育才有了較為完整的體系。
陳鶴琴一直記得,當年一聲汽笛長鳴過后,郵輪駛出了上海吳淞口,祖國越來越遠,而海上景象越來越開闊。當同船的其他學子沉浸在對美國的向往中時,陳鶴琴已經開始考慮自己的人生志向。一連三四個不眠之夜,他確立了自己的志向:學教育,學成回國去從事教育。挽救衰敗的祖國,必須從教育開始。他在后來的回憶中寫道:“現在我要自己問一聲:究竟我的志向是什么?我的志向是為個人的生活嗎?決不!是為一家的生活嗎?也決不!我的志向是要為人類服務,為國家盡瘁。”
抱著這樣的志向,陳鶴琴走進了有100余年歷史的名校哥倫比亞大學。彼時的哥大,教育大師云集,杜威、克伯屈、桑代克……克伯屈的教育哲學課程給了陳鶴琴深遠影響。在教育哲學課上,克伯屈總是把學生分成幾十個小組,每人發一張紙,紙上印上幾十個問題和十幾種參考書,要求各小組就所選的問題去圖書館查閱參考書,然后在小組內進行討論。正式上課時,針對教師所提問題,各組提出各自觀點并進行辯論。各組成員充分發表意見之后,教師再作總結。這種教學方法遵循了實用主義“問題—探索”的基本程序,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升學生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教學法大大啟發了陳鶴琴,他稱之為“興奮劑”。陳鶴琴還跟隨孟祿教授學習教育史,跟隨桑代克、伍沃斯特教授學習心理學,一學又是兩年……
五四運動過去4個月后,陳鶴琴回到祖國,成為南京高等師范學校教授。此時的陳鶴琴,與諸多同時代的教育家不同,他更加注重教育的專業性、科學性,注重學生的評價。他還編寫《語體文應用字匯》,對漢字字頻進行統計,根據字頻多少進行母語的教育實踐。同時,平民教育在全國方興未艾,但是有著數千年蒙學和私塾教育傳統的中國卻沒有一所幼兒園,陳鶴琴為之感到遺憾……
第二年年底,陳鶴琴的兒子陳一鳴出生了,這是一件影響陳鶴琴的大事,這件事甚至與中國幼兒教育緊密聯系在了一起——陳鶴琴終于有了一個辦幼兒園的“對象”。初為人父的陳鶴琴,對兒子疼愛有加。從兒子的第一聲啼哭起,陳鶴琴開始了他的兒童研究之旅,他用白話文和當時看來相當奢侈的相機,采用有文有圖的方式記錄兒子的生活。有時候為了向學生傳授幼兒知識,陳鶴琴甚至把兒子帶到課堂上。陳一鳴發育良好,再加上突出的家庭教育,他在眾人面前并不怯生,大人對他笑,他就跟著笑;大人教他說話,他也跟著學。對兒子的“跟蹤研究”持續了808天,不管是專業性還是科學性,陳鶴琴的這一做法可謂開了中國研究兒童之先河。陳鶴琴利用對兒子的觀察所收集的資料編成《兒童研究綱要》,作為東南大學及江蘇省立第一女子師范學校講授兒童心理課的講稿。
3年后,陳鶴琴在南京鼓樓自家的客廳創建了一所幼稚園,招收的都是南京高等師范學校教授的兒女,共計12人。陳鶴琴闡述他的辦園初衷和宗旨時說:“……為了孩子,為了中國的幼稚教育,為了中華的振興,我決心辦一所幼稚園來進行實驗。這便是辦園宗旨。”陳鶴琴親自擔任園長,聘請東南大學美籍教師洛林斯為顧問,美國女教師盧愛琳擔任指導員,東南大學附屬中學甘夢丹為教師,正式對外招生。1925年,由東南大學涂羽卿、陸志韋、董任堅、張子高和甘夢丹等10人成立董事會,發起募捐籌建園舍,在陳宅附近購買了3畝土地,除建園舍外,還開設了游戲場、小花園、小菜地、小動物園。這是中國幼兒教育史上一盞微弱的燈火,卻照亮了中國幼兒教育光明的未來。
陳鶴琴把鼓樓幼稚園的課程目標定位于“做人,做中國人,做現代中國人”。兩年后,在陳鶴琴的參與、支持和指導下,中國第一所鄉村幼兒園——南京燕子磯中心幼稚園于1927年11月開學,面向3—6歲兒童,實施“來者不拒”“不來者則送上門去”的免費教育方針。辦園經費則由當年與陳鶴琴同船赴美的陶行知籌集。
再后來,從幼稚教育研究會到中華兒童教育社,陳鶴琴一生致力于兒童和兒童教師教育。著名心理學家潘菽曾經這樣評價陳鶴琴:“他確實是一個很真誠的人,一個很淳樸的人,一個熱情洋溢的人。只有這樣一個人才能真正愛兒童。”
確實如此,陳鶴琴就是一個摯愛兒童的教育家。1982年6月1日,陳鶴琴坐輪椅與夫人一同前往鼓樓幼兒園,與小朋友歡度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個兒童節。不久,他病情加重,老朋友潘菽、高覺敷前來探望,此時陳鶴琴已不能說話,只能用筆在紙上寫下歪歪扭扭的幾個字:“我愛兒童,兒童也愛我。”他的一生,都在踐行這句話——是年底,陳鶴琴以91歲高齡永遠離開了他摯愛的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