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霞是醫院的一名主治醫師,因為這兩年情況特殊,經常有任務,一周內難得回家陪伴兒子。孩子今年讀小學三年級,因為缺少家長的監管,成績明顯下降。
小霞覺得孩子這一年在小學階段非常關鍵,主課增加了,孩子學習成績卻下降了。這是因為自己不能每天監督孩子,孩子自我放松,學習態度大打折扣。這讓她萌生了打辭職報告的想法。
但是工作的事情,并不是她想怎樣安排就可以如她意愿安排的。所以因為孩子,她現在很焦慮,不知道怎么辦才好。
其實像這種情況,很多家長都會碰到。每個在外工作的父母,都會遇到沒有時間經常陪伴孩子的窘境。那除了焦慮,我們還能怎么辦呢?
“80”后的父母,曾經被冠以“小皇帝”,“小公主”的一代。如今也已步入中年,每天忙的焦頭爛額,碰到孩子學習上的各種問題,就很容易出現焦慮情緒,那么如何讓自己不焦慮呢?我從書中提煉出三個方法,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一、多與老師溝通,了解孩子成績下降的原因
首先,當我們知道孩子成績下降時,要及時與老師溝通,才能幫你更準確的找到原因。其實你也知道,孩子一次考試成績并不能代表孩子的將來,但總是忍不住批評和訓斥,事后又十分后悔,怕給孩子帶來傷害。這時你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緒,及時尋求老師的幫助。弄清楚孩子是學習方法上有問題,還是學習進度跟不上。這樣才能更好的跟孩子溝通。
小霞可以把自身工作的實際情況跟老師做進一步的溝通,讓老師在學校里多關注一下孩子的學習。回到家引導孩子自己說說成績下降的原因,幫助孩子一起分析原因,和孩子一起定一個比較容易達到的目標。
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孩子成績下降的原因,那么接下來,我們還需要降低自己的標準,給孩子自由成長的空間,一起來看看。
二、降低我們的期望值,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其次,我們希望孩子變得優秀,這并沒有錯,但是每個孩子都是存在差異的。有些孩子學習成績讓人羨慕,但因為體能素質差,運動方面就會不如其他孩子,所以你看,再優秀的孩子,在他的父母眼里也是不完美的。當你批評孩子,或者拿別人跟他比較時,孩子的自尊心會受挫,會讓孩子認為自己什么都不如別人,甚至會以“破罐子破摔”方式來發泄對你的不滿。
這個時候,你不能盲目攀比,應該降低對孩子的期望值,給他一個相對寬松的空間,讓他自由呼吸。雖然接納孩子的不完美有些痛苦,甚至是心有不甘,但是想想當初生下他的一瞬間,你是不是只希望他健康平安就好。所以,不要讓孩子以超越別人為目標,而是一次一次超越自己就好。
小霞的工作狀態是她無法改變的,那就試著調節自己的心態,不要把孩子的問題都歸結于自己沒有時間陪伴孩子上。為自己適當減減壓,在回家之前把所有煩惱去除,給孩子一個陽光的媽媽,耐心的告訴孩子,不能時常陪伴他的原因。
當你降低了對孩子的期望值后,你會發現孩子對學習不再那么抵觸了。接下來就要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幫助孩子發現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最后,當孩子遇到問題時,很多父母會說教一番,之后又站出來替孩子解決。其實,這個時候,你可以先跟孩子示弱,讓孩子自己仔細觀察,一旦想到積極的解決辦法,你就大力表揚孩子一番,給孩子自信。學習方面更是如此,因為只有自己嘗試出來的辦法,孩子的印象才會更加深刻。所以在成長的過程中,家長應該相信孩子,適當放手,給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
當孩子被一道難題難住了的時候,你如果用你的思維方式幫他解出答案,他可能也是似懂非懂。你可以鼓勵孩子通過所學的知識,拓展一下思路,用他的方法解題。這樣他能體會到自己解出問題的成就感,嘗到了甜頭,他就不怕難題了。
其實給孩子呈現一個真實的自己并非壞事。告訴他,媽媽跟你一樣有很多不懂的知識需要一起探討,媽媽也有很多害怕的東西,需要你給予勇氣。孩子就愿意跟你親近,孩子也變得更獨立,更懂事,也更自信。
以上就是父母控制自己焦慮情緒的三個方法。對孩子而言,你給他自由的空間,他就能散發出耀眼的光芒。
每個孩子就像是不同的種子,生活在不同的環境里,不要看到別人的已經開花,你就著急焦慮。你的不焦慮才是孩子成長最好的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