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電影和心理學愛好者來說,電影中充滿了大量的隱喻與投射。能夠讓我們看見自己不愿面對的部分,借以思考那些一直困擾我們的身心問題。
著名心理咨詢師李孟潮說,電影是窮人的心理治療。事實上,不管對窮人還是有錢人,男人還是女人,電影都是最雅俗共賞、老少咸宜的心理療愈。
今天就選取5部電影,帶大家了解生活中常見的心理疾病。
《一念無明》

影片講述了一個躁郁癥患者的故事。男主阿東失手殺死了天天咒罵自己的母親。在極度亢奮和極端抑郁中掙扎的阿東,因躁郁癥被法院判誤傷無罪,而被丟進了精神病院。
世事無常又無奈,悲喜交疊一念間。
出院后的阿東始終無法再次融入社會,他重拾生活的渴望卻因病情被拒,他人抗拒和偽善的態度更是讓他難受。

電影里,躁郁癥就像是輪回,父母的互相傷害是母親患病的必然,母親的瘋狂使阿東的躁郁爆發,阿東的病情復發讓父親幾近躁狂……
阿東的悲劇可能是個別的,但阿東的處境卻是普遍的。有時,我們既不會處理與親人愛人的關系,也不會處理與陌生人的關系。

受不了發病時整日哭泣的阿東,父親想再送他去住院。幾經扎掙的父親還是放棄了,決定陪兒子一起共同面對躁郁癥。
《美麗心靈》

《美麗心靈》曾獲得第74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女配角、最佳導演和最佳改編劇本獎四項大獎。
影片由真實故事改編,講述了患有精神分裂癥的數學家約翰·福布斯·納什,在博弈論和微分幾何學領域潛心研究,最終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故事。
原本是一名學術界冉冉上升的新星,但精神分裂一度讓納什的生活跌入谷底。他患上了人格分裂,幻想出了其他三個人格。納什覺得自己被間諜盯上了,對方委托他為美國服務,分析雜志上存在的密碼。他變得敏感多疑,整天惶惶不安。

可是在他妻子的眼里,納什只是每天在向一幢破房子的郵箱里投遞一封不會有人接收的信,對著空氣驚慌失措、舉止詭異。
但妻子和納什都沒有放棄,納什始終積極治療,堅持工作,與被認為只能好轉但無法治愈的精神分裂做斗爭。

納什的對抗方式就是不和分裂的人格說話。當與陌生人交談時,他會問問其他人是否也能看見這個人,當確定不是自己的虛構人物時,才會與之交談。
納什是幸運的,在妻子不離不棄的陪伴和悉心照料下,納什堅持著對數學的熱愛與堅守,他最終戰勝了幾乎不可治愈的疾病,并獲得了極高的成就。

《丈夫得了抑郁癥》

《丈夫得了抑郁癥》通過電影的方式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抑郁癥病人內心的感受、情緒和行為的變化,讓我們能夠以一種更直接的方式來了解抑郁癥病人的內心世界。
影片2011年上映,便獲得了第35屆日本電影學院獎。
高野干夫在網絡公司上班,妻子是自由漫畫家。得知丈夫確診抑郁癥,晴子提出讓丈夫辭職,認為上班不能治病,希望他能先養病,養好了身體再說其他的事情。

影片中,夫妻兩人相互扶持、相互鼓勵,溫暖感人。
晴子對丈夫說:“如果太辛苦,太痛苦的話,就不要努力了,保持平常心就好。”

影片結尾,晴子以自己和丈夫,還有那只蜥蜴為原型,畫了一則連載故事,并且出書,治愈了他們自己,也治愈了更多的人。
晴子和丈夫高野干夫兩人之間的相處模式,讓我們看到了夫妻該有的模樣。
《雨人》

湯姆在一向不聯系的父親過世之后,得知父親將遺產留給在精神病院的哥哥雷蒙。湯姆帶走了哥哥,希望爭取撫養權,卻在一周的相處過程中,暴躁、冷漠的雷蒙逐漸被治愈。

哥哥雷蒙患有自閉癥,卻有著超強的記憶力。查理計劃利用哥哥超強的記憶力去賭博賺錢。但在此過程中,血緣的親情打破了原有的疏離,真摯動人的手足之情取代了查理原先只求一己利益的私心。
《黑天鵝》

電影從妮娜的一個夢開始。夢中的她作為主角正在跳《天鵝湖》的序曲:公主在湖邊被黑暗的巫師巴斯巴特施了魔法變成了白天鵝。夢中的舞步與妮娜擅長的有所不同,更接近波修瓦派。

28歲的尼娜是一個典型的“乖乖女”,順從、乖巧、敏感,說話小聲并習慣把“我沒事”、“對不起”掛在嘴邊。她生活中只有舞蹈以及成為“天鵝皇后”的職業目標。尼娜的舞姿優美且標準到位,這么多年都沒有失誤過。
多年來,尼娜一直生活在母親的控制之下。極度的壓抑,以及舞團選角巨大的壓力之下,她分裂出了另一個人格。

首演當夜,尼娜上“白天鵝”和“黑天鵝”這兩個原本完全分裂的人格部分,在她的精神世界中同時登場,她終于達成了完美的表演。重傷倒地的尼娜在這一刻終于感受到了自我的覺醒。
每個人身上都住著白天鵝和黑天鵝兩個部分,在他人的期待下不得不切割掉一部分不符合標準的“自我”,活得身不由己。這部電影也啟發了我們:為了心靈的平衡、為了人格的完整,我們不應該對天性進行切割和壓抑,而應當去接納、去理解,讓善、惡在我們的身體里和平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