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一生都不是一帆風順的,當生活的狂風暴雨向我們的襲來的時候,親愛的朋友們,你們做好準備了嗎?家住山西大同的孫女士今年48歲,是一位20歲女孩的媽媽,經歷了十幾年跌宕起伏的教子之路,酸甜苦辣一言難盡。如今收獲了女兒的陽光自信、樂觀開朗。一路走來,真實的生活告訴我們:只要不放棄尋找,只要不放棄努力,黑暗過后就是黎明,風雨過后必將艷陽滿天。
一、迷茫無知,走入困境
七十年代出生的孫女士,靠著自己的努力勤奮,于九十年代初考入中專,畢業后有了一份穩定的工作。后來與同校同學結婚組成了一個讓人羨幕的家庭,女兒于2002年出生。一切在外人向來都是那么美好。可是看似平靜的生活下面卻暗流涌動。老公視工作前途如生命,不管是工作日還是休息日,都會在單位,每天晚上要9點多才能回家。孩子上小學時,老人不在身邊,孫女士也要上班,于是就將孩子送去了驛站。中午在驛站吃,晚上孫女士六點下班去接孩子,孩子每天3點半放學就被接去了驛站,在驛站寫作業。孫女士下班6點去驛站將孩子接回,每每接孩子,孫女士總是最晚的那個,有時接孩子時看到她一個人玩、看電視或是趴在課桌上睡著了。到了家,孫女士會給孩子再檢查一下作業,作業看似全對,可是當出一個類似的題目時,女兒卻還是不會,每當這時,孫女士就特別崩潰,還要再給孩子講,情緒不好,批評指責吼罵孩子是家常便飯,那時無助的孩子總是無聲的哭注。記得有好幾次爸爸十點鐘到家,看到的是孫女士和孩子正在發火,書本被孫女士扔了一地。小學階段,孫女士周六給孩子報了一個英語班和院內的一個小朋友一起去,那個孩子非常聰明,背單詞很快,成績好,每每總會受到老師表揚。可是孫女士女兒不僅學習沒有主動性,背單詞很慢,常常被老師責怪。這也讓孫女士非常沮喪。記得有一次周六要英語考試,前一天晚上,孫女士帶著孩子背單詞到晚上12點,孩子背不過來就不讓她睡覺,那時孩子哭泣的樣子孫女士還歷歷在目。在小學時,孩子數學成績不好,有一次孫女士接孩子回家,她說數學老師在課上罵她了,那天孩子好難過,以后每每提到這位老師女兒都對她恨之入骨,也對數學的學習充滿了恐懼。記的有一次,同事女兒來孫女士院里玩,孫女士女兒手里有一個玩具,同事女兒想要,孫女士就讓女兒把玩具給小妹玩,女兒不同意,孫女士就將孩子推倒在月季花池里,女兒腿上都被扎出了血。還有一次,孫女士沒有經過女兒同意,就將女兒最喜歡的“黑貓警長”的光盤送給了別人。(這兩件事后來孫女士都忘記了,這是女兒被催眠后喚起的記憶)五年級時,孩子上課時偶爾出現頭暈惡心的癥狀,并在短時間內暴瘦,孫女士沒有在意。暑假,孫女士發現孩子脖子有點粗,帶她去醫院檢查時,甲狀腺七項指標每一項都很高,被診斷為甲亢。那時孫女士對這個病一無所知,就帶孩子去了北京協和醫院檢查。記得第一次去協和,早起4點半出發,8點到醫院,因為驗血,不讓孩子喝水也不能吃飯。排隊到10點半,孩子渴得受不了,蹲在地上哭,看到孩子這樣,心疼孩子的爸爸也開始抹眼淚。從此以后,孩子因為甲亢開始了為期7年服藥的歷程,一直到高二才穩定好轉。也因為這病孩子在六年級休學一年。孩子從小身體一直不錯,感冒很少有,基本沒有輸過液,但是因為甲亢,孩子從六年級開始到初二基本沒參加過體育課,孩子在活波好動的年齡里,失去了最喜歡的體育活動。
二、焦慮抑郁,跌入絕境
2015年女兒升入初一,愛美和交友需求特別強烈。買各種化妝品,上學裝著口紅,注重穿衣打扮,周六周日一幫同學出去結伴玩耍。因為初一上半年孩子成績尚好,孫女士并沒有過多關注。下半年,同學之間出現矛盾,有三個同學上QQ上污辱誹謗女兒,還配上女兒的照片,在學校欺負她。孩子不敢去學校,孫女士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后來通過老師找到學生家長,才算平息了這件事。但是后來,孫女士對孩子便格外關注起來,學校離孫女士單位很近,但是孫女士要接送她,恐怕孩子再和行為習慣不好的孩子混在一起。記得有一次,中午孩子在孫女士單位吃完飯后,說要提前去學校,自己就走了。孫女士不放心,10分鐘后,孫女士去學校的操場上找她,發現孩子又和許多男女同學追逐打鬧,看到這一幕,孫女士非常生氣,當著許多同學的面吼了孩子一頓。初二上學期,理科增多,孩子成績明顯下降,從100多名下滑到500多名,眼看離重點高中沒有希望,孫女士更加焦慮了起來。決定自己學習,給孩子輔導。那時孫女士白天在單位看書學習,晚上接孩子回到家不容她休息就要求給孩子補習。由于孫女士輔導的方式和學校老師的思路不合,不僅沒有幫到孩子,還耽誤了孩子學習語文、歷史、政治的時間。當時這三科是孩子的強項,可是由于沒有時間學習,這三科的成績也明顯下滑。那時學校作業也特別多,每天晚上9張卷子,周六周日20張卷子。每天送孩子上學,孫女士便問孩子,今天上課的知識預習了沒有,接孩子回家,上車孫女士會考孩子知識點。對于學習上事,孫女士比孩子更上心更明白。如果孩子表現的不好,孫女士不是批評就是責罵,諷刺挖苦沒有一點尊重。可憐的孩子在媽媽滿滿的負能量當中,在課業的高壓下一天天苦苦掙扎著。但是焦慮的孫女士并沒有意識到這樣下去的嚴重后果。終于有一天,周日晚上,孩子沒有寫完作業,無法面對周一上學時老師的壓力,大哭起來。一邊哭一邊說“我不想上學了,原來我喜歡語文和歷史,你總給我講數學,現在我不僅數學不會,語文歷史也不會了,都怪你,我就不上學了!”。孫女士說:“你不上學,干什么去啊?”孩子說“我什么也不想干,就想躺在棺材里永遠不再起來”當時孫女士被嚇懵了,一點家庭教育知識也沒有的媽媽陷入了深深的恐懼和絕望當中。接下來,孩子便不再去學校。孩子在家的時間里,情緒非常低落,不看電視,不玩手機,每天都是躺在床上流淚。敏感、脆弱,時刻關注著媽媽和誰打電話,是不是聊關于她的話題。有一次,孫女士在陽臺上接班主任的電話,說了孩子的一些情況,班主任說,你孩子是不是得了抑郁癥啊!那是孫女士第一次接觸“抑郁癥”這三個字,感覺這一定很嚴重。孫女士說:“孩子怎么會得抑郁癥呢?”這時當她回頭看時,孩子正站在孫女士身后聽著呢!孩子瞬間就崩潰了,歇斯底里地問媽媽:“媽,我是不是得了抑郁癥?”孩子的這種情況讓孫女士手足無措,聽朋友說,北京有一家心理咨詢機構挺好,二個月后,孫女士帶著孩子去了北京。心理咨詢師給孩子進行20多個小時的咨詢,用了催眠的技術,這讓孩子想起來小時候媽媽打罵她的事來。內心的憤怒像狂風暴雨般向孫女士發泄,并狠狠地對媽媽說:“你如果不是我媽,我早把你殺了!”后來心理咨詢師也問孫女士說“你知不知道有一天在你睡覺時你女兒拿著菜刀進入過你的房間?”從北京回來,有一天孫女士帶著孩子去了書市,孩子自己買了幾本小說,孫女士為女兒買了一本數學輔導書。那天晚上就孫女士和孩子在家,孩子一個人看完電視后10點多來到孫女士的房間,對媽媽說“為什么給我買數學輔導書,你不知道我最討厭的就是數學嗎?”說完后又歇斯底里起來。她一邊哭一邊說:“我這樣就是因為你,是你把我害成這個樣子的。你知道我每天晚上在哪里待著嗎?我天天晚上躲在陽臺的衣櫥里面哭,你知道嗎?”孫女士不知所措,任女兒搖晃著她的肩膀發泄。大約后半夜一點多鐘,孩子睡了。第二天早晨,孫女士來到陽臺,看到了孩子在衣櫥里面臥過的痕跡和擦淚的紙巾。寒假孫女士不敢和孩子在家,就帶著她在姥姥家大姨家住,這期間孩子又發泄了四五次。每次對于一點家庭教育知識都不懂的孫女士來都是巨大的挑戰和煎熬。這期間,孫女士也經歷了三十多天徹夜不眠的日子,焦慮抑郁讓她痛苦不堪。
三、結緣和潤,改變認知
不管生活面臨怎樣的困境,只要我們勇敢面對真相,并全情投入去努力,那么老天都不會虧待我們。孫女士是一名鄉鎮機關干部,平時愛看書,總是去婦聯主任那里找一些《女子世界》來讀。有一天,孫女士又去找書,婦聯主任告訴她新書沒有了,床鋪底下有舊的,于是她從床鋪底下找出來一本2015年的《女子世界》,上面有一篇文章是介紹賈容韜老師如何將深陷網癮中的兒子賈語凡培養成人成材的,和女兒的經歷有些相像。于是孫女士在電腦上搜索,就這樣,孫女士于2017年5月份毫不猶豫地北上走進了和潤萬青線下課堂。“急功近利教育大忌”、“只要守住自己的心孩子的心就不會走遠”、“放下意味著升華”、“家是講愛的地方,不是講理的地方”、“不是變好才相信,而是相信才會更好”、“把老公當國王,你就是王后”、“負能量是騙子,正能量是加油站”、“接納是無條件的愛,無條件的相信是最高質量的愛”,賈老師的每一句話都像一聲聲春雷在孫女士耳邊炸響,每句話她都是第一次聽到,先進科學的家教理念瞬間打通了孫女士的任督二脈,孫女士一下子就找到了自己的問題所在。語凡老師的科學教育觀: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是父母的附屬品,應該得到應有的尊重。心智模式理論:關系決定信念,信念決定行為。孫女士覺得自己僅明白這兩點,問題就解決了80%。回顧以往,自己從來沒有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拽著孩子學習,把孩子的玩具隨意送人,不聽自己的話就批評斥責,安排孩子看自己認為合適的書,一廂情愿的讓孩子參加課外班,孩子感興趣的活動自己覺得沒用就不支持,外出旅游要聽自己安排,買什么衣服孫女士說了算,剪什么樣的頭型都得聽孫女士的,交什么樣的朋友需要過孫女士這關。孩子愛玩手機,孫女士覺得影響學習,就整天嘮叨控制,絲毫不在意孩子的感受和對親子關系的巨大破壞。孩子和同學出去玩,孫女士不放心就跟蹤,強行拆散自己認為不好的同學關系。成績下滑,就整天批評指責,埋怨孩子為什么不努力。無知的孫女士在孩子出現問題時僅僅從孩子行為表面上簡單粗暴地去解決,絲毫沒有考慮到親子關系的僵化才是導致孩子出現問題的關鍵所在。如何培養一名優秀的孩子,愛中管教理念認為:父母通過管理孩子的行為界限即“品格”(非行為本身),來達到培養優秀孩子的結果。父母要洞查兒童成長規律,讓兒童在界限內盡可能享受自由,從而鼓勵兒童發揮其主觀能動性。父母通過管理自由和界限來完善兒童的內在世界,從而兒童的外在行為得以自然的修正,這會幫助孩子成為一個真正有愛心、有責任心、有智慧、有信念、有追求的人。語凡老師在課上還做了一個實驗:乒乓球如何被投擲到容器里。一種做法是實驗者拿著球走到容器邊直接放入,另一種是實驗者原地不動隨意將球拋向容器。第三種是實驗者找來一張報紙卷成管道狀,將球準確輸入容器內。三種投擲方式分別代表三種不同的養育方式。第一種是包辦代替,孩子失去自我,成為媽寶;第二種放羊式養育,孩子能否成人成材,全靠機率;第三種是愛中管教的養育方式,孩子必然優秀甚至杰出。通過學習,孫女士不但找到了自己問題所在,解決了自己教子方面的困惑,而且明確了今后如何帶出孩子,如何將孩子培養成人成材。孫女士覺得自己就如同一葉在大海上漂泊的小舟,找不到方向,突然前面出現了燈塔,讓她在絕望中終于看到了希望。
四、落地踐行,重獲新生
家庭教育博大精深,愛中管教理論更是賈老師語凡老師智慧的發明。學習后的孫女士大腦被植入了新的認知體系,思維也變得和以前大不相同,隨之與孩子的互動模式也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
一是強大自己的內心,接住孩子的情緒
孩子在休學期間,有的情緒低落,關閉房門不和大人講話;有的脾氣暴躁,一點小事都會讓孩子歇斯底里。孫女士女兒屬于后者。沒有學習時孩子的控訴會讓孫女士抓狂,會讓她心跳窒息。自從學習之后,對于孩子的發泄,孫女士有了更新的認知,所以能穩穩接住。記得有一年臘月二十五,是媽家的大集,前一天晚上孫女士就對孩子說,明天跟補課老師請個假就不要上課了,跟媽媽回姥家趕集吧!孩子有些猶豫,看樣子是在惦記上課的事。孫女士就說,沒事的,給自己放個假!孩子也答應了。第二天8點孩子早早起來就對孫女士說:“媽,為了去姥家趕集昨天晚上我寫作業到2點。”可是8:20孫女士和孩子正要回姥家時,單位領導突然打來電話,說要孫女士去單位一趟,有急事。這可怎么辦呢?這時孩子問媽媽什么事,孫女士和孩子說:“媽媽要去單位一趟,領導有急事。”孩子頓時非常生氣:“你不要帶我去姥家嗎?”孫女士說:“要不這樣,領導說9點到單位,我先送你去姥家,然后媽媽再回來,你看怎么樣?”孩子說不行。然后說了許多抱怨媽媽的話,當時孩子正拿著一杯水,突然潑到了孫女士的身上。當時孫女士有些生氣,但是沒有發作,隨后孫女士推門下樓,坐到車上,清醒了一下,然后給孩子打電話,占線,給孩子發微信,把孫女士拉黑了。此時已經8:50,孫女士無奈開車去了單位。大約10:20,才處理好單位的事,路上給孩子打電話,讓她下樓回姥家。這時孩子讓孫女士上樓。她把孫女士拉到房間,孫女士看到了滿地的污水。孩子說:“我想潑到你的衣櫥,但一看有你的衣服,所以我就將一盆水潑到了你房間。”孫女士說:“沒事的,媽媽擦擦就好了。”奶奶說:“你去單位以后,孩子把遙控器也摔了。”孫女士撿起地上被摔的四分五裂的遙控器,輕松地說:“沒摔壞,就是電池出來了!”到了姥姥家,孩子依然耍脾氣,孫女士依舊不慍不火。中午吃飯時,姥姥問孩子怎么了,孫女士把事情復述了一遍。最后孫女士說:“這個事情不是孩子的錯,因為我答應孩子在先,別說孩子潑了我一杯水,就是用一盆水從我腦袋上潑下來我也不怨她。”孫女士看了一下女兒,她不好意思的低下了頭。下午,孩子突然和孫女士說:“媽媽,我要獎勵你500元錢!”孫女士覺得很詫異,笑著問她:“怎么了?”孩子說:“媽,你這一年對我特別好,我要獎勵你一下。”孫女士很感動,她相信,在這個事情的處理上,自己做對了!孫女士說:“你知道嗎,孩子,這是媽媽有生以來收到的最珍貴的獎勵”孫女士用力擁抱了自己的女兒,在那一瞬間,她覺得自己所有的付出都是那么值得。
二是從接納做起,改善親子關系孩子
從初二上半年斷斷續續上學至徹底休學在家大約經孩子初二下半年孫女士開始接觸家庭教育,重新整合自己,孩子隨之也發生了可喜的變化。開始主動提出回歸學校,但是要求不參加所有的考試,作業能做多少做多少。孫女士隨即答應,并和老師溝通。老師也給予了大力支持,說只要孩子來學校,能在學校待住是第一步。就這樣孩子勇敢地走進了學校,聽不懂課程正常,作業不會也正常,放學回家只做一個小時作業,其余時間要看電視放松,孫女士都欣然陪伴孩子,沒有焦慮批評、指責抱怨、要求控制。取之代替的是理解接納、安慰認可、鼓勵贊揚,放大點滴進步,忽視問題不足。期間孩子也會出現不舒服不想去學校的情況,孫女士會選擇相信孩子二話不說向老師請假。讓孩子高質量的放松調整自己。給孩子交友的自由,不評判孩子以及孩子的朋友。孩子愛美,怕孫女士不接受,自己偷偷去買廉價化妝品,孫女士知道后不僅沒有批評孩子,還對孩子的愛美之心表示了理解,帶孩子去商場挑選了自己喜歡的化妝品。后來,在作文中孩子寫道:特別感謝媽媽對我的理解,擔心我擦劣質化妝品影響皮膚,帶我去買商場買我喜歡的化妝品。媽媽沒有對我的愛美之心進行評判,而是表示了深深的理解和尊重。在青春期能遇上這樣一位好媽媽真的是我的幸運!初二暑假,在別的學生都在補習文化課時,孩子想去上化妝班,孫女士也給孩子找了水平高的老師,孩子學化妝特別認真,還做了許多筆記。這對孩子后來學習舞蹈專業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三是相信孩子,讓孩子內心變得更有力量
在學習之前,自己的認知非常膚淺,總是覺得,孩子這也是毛病那也是毛病,如何能做到相信呢?直到和孩子發生了一件事,孫女士才明白真正的相信是什么!女兒高一時,有一天下午在孫女士上班時孩子發來幾張圖片,是她和同學的美照,還問孫女士“漂亮不?”,當時孫女士頭腦的反映是:這是上課照的,還是下課照的?學校有規定不讓帶手機,你不僅帶手機,而且還明目張膽的使用手機!這樣想時,孫女士內心馬上不淡定了,心神不寧,工作也干不下去了。整個下午都在想:晚上回家該不該和孩子談談,讓她端正學習態度。由于自己拿不定主意是談還是不談,孫女士請教了成長導師。老師讓孫女士讀古文《疑鄰盜斧》,領會其道理。“人有亡斧者,意其鄰之子。視其行步,竊斧也:顏色,竊斧也;言語,竊斧也;動作態度,無為不竊斧也。俄而,抇其谷而得其斧。他日復見其鄰人之子,行動、顏色、動作、態度無似竊斧者也。”這篇文章告訴大家,主觀成見是認識客觀事物的障礙,當人以成見觀察世界時必然歪曲客觀事物的原貌,所以千萬不要隨便疑神疑鬼!老師告訴孫女士,這是她內心的心魔在作怪,和孩子沒有任何關系,這是典型的投射(將自己的想法、觀念和認知強加給別人)!如果你真的相信孩子是努力學習的,那么孩子上課發圖和下課發圖有什么區別?如果你懷疑孩子是學習不努力的,那么上課發和下課發又能說明什么問題?老師的點撥讓孫女士恍然大悟,孫女士選擇無條件的相信孩子,放下了和孩子談談的想法。
四、劃分界限,讓孩子在界限范圍內享受自由,在試錯中成長
在學習之后,孫女士和孩子做了一次書面溝通,將屬于孩子的事全部交給她自己:學習、交友、手機、作息、零用錢、房間整理、個人衛生等等。屬于孫女士的事情是:學習提升自己、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記得在高一時有一次上學,孩子臨走時將手機裝入包內(學校有規定不帶手機),孫女士看見了,提醒了孩子一次,她沒當回事,孫女士便不再言語。第二天考試,孩子在答題的過程中不慎手機掉在了地上,被監考老師發現了,孩子考了一半就被老師責令回家反醒。三天以后,孩子想回校,但是老師說校方沒有批準。五天后孩子著急回校,屢次讓孫女士找老師,老師才放行。有了這次教訓后,孩子便不再帶手機。還有一次,因為同學矛盾,孩子非想轉學到一所鄉鎮高中,孫女士攔不住,就操持辦理。原學校離家五分鐘,教學質量高,新學校離家40分鐘,條件艱苦。到了新學校沒待一天就受不了又要轉回。轉走容易轉回難,學校一時不接收,孩子又在家待了一段時間。這次孩子真得怕沒學上,心里沒底,總讓孫女士找老師問。十多天后孩子回原學校。這次以后,孩子開始真正踏實下來,投入了高考的拼搏當中。孩子后來和孫女士說:媽媽,有時我做卷子手都磨出繭子了。為了能聽清講課,我自己搬凳子坐到老師講臺下。功夫不負有心人,2021年高考女兒以超出本科50多分的成績被一所心儀已久的大學錄取。欣喜之余,孫女士深深懂得,若不是學習家庭教育,若不是愛中管教的引領,自己和孩子的未來真不知道會是什么樣子的。時至今日,回顧以往,孫女士由衷感到:落后陳舊的家教理念害己害人,現代科學家教理念如暗夜中的明燈,引領我們不斷前行,找回初心。孫女士十幾年的教子經歷讓我們更加認知到:家庭教育看似是解決孩子的問題,最終是通過家長的學習提升,影響并引領孩子的成長。
家庭教育是父母的一場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