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喜歡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下看書學習
“好好學習”對孩子來說,就象在念一句咒語
寫“好好學習”話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人一生需要經歷的三個叛逆期。第一個叛逆期階段是2-3歲,第二個叛逆期階段是青春期,第三個階段是老年期;從第一個叛逆期至第二個叛逆期中間夾著一至六年級的孩子,其中,一至二年級的孩子是第一個階段叛逆期的尾巴,五年級至六年級孩子又正好是青春期叛逆期的開端。而三到四年級的孩子是進入青春期過渡時期的轉折期,很多特點正在發生變化,比如:思維的發展特點,還有人際交往的特點,父母對孩子的掌控特點,學業的一些特點。他們開始有了自己的主見,沒有了曾經一.二年級孩子的天真,也不如五、六年級的孩子懂事。
今天先來聊聊童年時期一至二年級孩子的整體色彩是啥樣的?為什么說“好好學習”對于孩子來說,是在念咒語?

你有過這樣對著你的孩子嗎?
我們是不是經常會聽見周圍家長送低年級的孩子上學時會跟孩子說,寶貝,你要好好學習……;如果一位家長對一.二年級的孩子說,你要“好好學習”,孩子肯定會很認真的說,好的,媽媽!如果你問,寶貝,你知道什么是好好學習嗎?孩子會一臉懵逼態說,媽媽,我不知道。然后媽媽繼續問孩子:你不知道為什么還答應媽媽“好的”呢?孩子開始說,如果我不答應你,你就不給我買玩具啊……
同樣的“好好學習”一句話,你跟青春期孩子談會怎么樣呢?一天,一小男生背著書包去學校,爸爸說:兒子,你在學校要好好學習啊!小男生憤怒的把書包往地上一扔,問爸爸:你那里覺得我沒有好好學習呢?我不去學校了!爸爸說:我沒有覺得你沒有好好學習啊!孩子說:那你讓你“好好學習”是什么意思?你到底想說什么?

所以,“好好學習”不管對于低年級的孩子還是高年級的孩來說,都像是在念一句咒語。
那么低年級的孩子要怎么樣學習呢?
萊辛說:“如果上帝一手拿著真理,一手拿著尋找真理的能力,任憑選擇一個的話,我寧要選擇尋找真理的能力。”對于一。二年級的孩子來說,家長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什么呢?是學會學習,什么叫學會學習呢,就是掌握學習方法還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有好的學習體驗,這是小學生最基本的學習任務。
我們先來看看下面的場景:
場景一:孩子寫作業時,媽媽站在旁邊看著孩子寫作業。此時,孩子做完第一題作業問媽媽:“媽媽,你看我寫的對嗎?”
媽媽說:你說呢?
孩子:不對吧……
媽媽說:你先自己動動腦子想吧!
孩子說:媽媽,到底對還是不對啊!
媽媽說:我不知道,你自己看著辦吧。
孩子看著這道題半天也沒有動筆寫一個字。媽媽站在旁邊跟孩子說,你寫啊,寫啊,拿著一支筆干啥啊,發呆啊,仔細讀題寫啊。孩子很緊張,寫了幾筆。站在旁邊的媽媽“嗯”了一聲,孩子說:媽媽,我是寫錯字了嗎?那我應該怎么寫?此時此刻,你有沒有發現,孩子已經特別的緊張了。
根據腦神經學的研究,人在高度緊張的氛圍下,孩子的思維是打不開的,一個人的理性思維要啟動,一定是在輕松的氛圍內才能打開。如果孩子高度緊張,那么孩子的大腦會出斷網的情況,這跟我們正在津津有味在網上看一部影片,這時突然網斷了有相似的道理,說白一點,也就是大腦短路了,孩子已經沒有辦法進行思考了。這樣的學習結果會是什么?將會直接影響孩子對學習的興趣,造成孩子對學習的畏難情緒。家長要做的是把焦點轉回自己,先調整自己的情緒,而不是焦點放在孩子的作業上。

場景二:
接下來,媽媽繼續開始檢查作業了,媽媽看孩子做的一道題“5-3=8”。
媽媽說:5-3等于多少?你仔細計算一下。
孩子很認真的拿出手指數了數:“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孩子說:媽媽,等、等于8…..
媽媽問:5-3等于8嗎?孩子認真的點點頭說,“是啊”媽媽聽了實在受不了,很想打孩子,但是又想到很多書上還有上心理學課的老師都說,要做一個溫柔而堅定的家長,盡量要少發脾氣,要不把孩子搞出毛病來,還要化大量的心理咨詢費,哪太得不償失了,不就是這一道題嘛,原諒自己的孩子吧。
然后媽媽指著練習冊上的“減號”對孩子說,你看看這是什么?你就不能再仔細一點嗎?說著說著,媽媽實在忍不住開始吼了“你看你還認不認真看題,來,你給我用手指著一個字一個字的看,給我一個字一個字的念……”孩子說:好的,我知道了!但是過了幾天,你會發現,孩子寫作業時該怎么樣還是怎么樣。

這是為什么?是孩子的眼睛沒有看清楚這是“5-3”嗎?是孩子的眼睛看不見嗎?還是大腦錯了?其實,都不是,這個孩子要學會的是視覺記憶能力。家長需要在平時的生活中學習中刻意訓練孩子這方面的能力和技巧,更進一步了解孩子在學習方面的優勢部分,孩子是偏向于哪一種類型?是視覺型/聽覺型或者是觸覺型還是混合型?所以,“5-3=8”的答題不一定是孩子的錯,其實是家長不了解孩子的優勢部分特點。
最后,想說的是,對于一.二年級的孩子來說,重要的不是“好好學習”而是學會思考.學會合理安排和分配時間.學習策略和記憶策略等。
想了解更多的育兒知識,請加我微信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