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一中學生離奇死亡已排除他殺生前曾玩過捆綁類暴力游戲
一些網游戲謔生命危害青少年心理健康
□ 本報記者 邢東偉
□ 本報見習記者 翟小功
海南省錦山中學學生韓某壯被發現于鎮畜牧站宿舍二樓的家中死亡,此事引發社會廣泛關注(本報視點版9月10日曾作報道)。近日,記者從文昌警方獲悉,經文昌市公安局與海南省公安廳刑技專家組會商認定:韓某壯的死亡排除他殺。
此事引發社會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反思。有心理專家建議,一些青少年沉迷暴力網絡游戲,對生命觀產生深層的負面影響。對此,學校應加強青少年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強化對學生的生命教育;家長平時應加強與孩子的溝通,引導孩子們重建對生命的尊重和認同,全社會合力為孩子筑起一道心理“防火墻”。
警方:現場未見他人線索
2016年9月7日中午,文昌市公安局110指揮中心接到群眾報警稱,錦山鎮畜牧站宿舍二樓,一名叫韓某壯的孩子懸掛在屋內橫梁上,雙手被綁、嘴上貼著透明膠,后經搶救無效死亡。錦山派出所第一時間出警,保護現場。
接報后,文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文昌市委常委、市公安局局長林剛立即帶領刑偵大隊偵查員、技術員、法醫等二十多名民警趕赴現場,開展現場勘查和調查工作。海南省公安廳也派出由副廳長韓精華率隊的刑技專家組現場指導。錦山鎮、文昌市教育局等部門同時做好死者家屬的安撫工作和學校學生的心理疏導工作。
經查,死者名叫韓某壯,今年14歲,錦山鎮貝坡北村人,錦山中學初二學生,現住在錦山鎮錦北路17號畜牧站宿舍二樓。經勘查,現場門鎖完好,房間窗戶、防盜網完好,陽臺無攀爬痕跡;房內物品整齊,無財物丟失,無翻動、搏斗痕跡。
經法醫勘驗,排除死者為死后繩縊,系機械性窒息死亡。除頸前部縊溝和雙側腕部索溝外,全身各處未見其他的機械性損傷。理化檢驗、毒物檢驗排除藥(毒)化作用。現場提取的兩個白色尼龍繩繩圈為雙環活結;繩結處及現場黃色包裝膠帶上提取的DNA鑒定為來源于死者本人且未發現他人DNA分型。經調取沿途視頻及走訪周邊群眾、學校同學,當日死者回宿舍途中未發現有人尾隨及其他異常。
經調查,死者父親韓某所提供的兩名“仇人”,在事發時間段內均有不在場證明,不具備作案時間,已排除作案可能性。
家屬:懷疑模仿暴力游戲
“阿壯走了,時隔多日,家人仍無法相信孩子就這么沒了,更無法走出悲痛。”阿壯的舅舅阿冠代表家人全程協助配合警方破案。
“孩子長期跟著爺爺奶奶生活,性格開朗活潑,真想不出他為何會自殺。”阿冠說,警方全力偵破案件期間,發現阿壯玩過捆綁類的暴力游戲。
阿冠說,孩子上學時有一個平板電腦,里面存著他玩過的游戲。這款游戲和阿壯死亡的方式有雷同之處,他們懷疑孩子是在模仿游戲內容導致死亡的。
“孩子就這么走了,是因為有自殺傾向還是模仿失手,可能是永遠解不開的謎了。”阿冠說,目前家人都在調整心情,希望重新面對今后的生活。
反思:青少年當敬畏生命
據錦山中學師生稱,阿壯上學時并沒有什么異常,雖然學習成績不是班里最拔尖的,但也算中上等,性格開朗活潑,團結同學,去年還被學校評為“優秀學生”。
“青少年好奇心強,喜歡模仿感興趣的事物,如果長期沉湎于暴力游戲會影響孩子的心理、性格和行為。”談及此事,文昌市教育局有關負責人分析說,孩子的性格起源于家庭,顯現于學校,成熟于社會。家長應從小關注孩子的性格成長,約束孩子不要沉迷游戲,增強他們承受挫折的能力,這比學習成績更重要。
長期從事心理教育和心理輔導工作的海南醫學院醫學心理系教授、海南省社會心理學會會長岳筱雯告訴《法制日報》記者,“拿生命開玩笑”,可以說是部分以生命死亡為主要沖突要素的電腦游戲對青少年生命觀影響的概括。電腦游戲對青少年有著極強的粘合力,因此某些游戲漠視生命、戲謔生命及生命可無限次重生的消極特性對青少年的生命觀有著深層的負面影響。近年來,青少年沉迷網絡游戲致惡性事件頻發。
對此,岳筱雯表示,消除或減弱這種負面影響,減少未成年人暴力行為,學校應加強青少年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強化對學生的生命教育;家長在平時應加強與孩子的溝通,豐富孩子的業余生活,引導孩子們重建對生命的尊重和認同,全社會合力為孩子筑起一道“防火墻”,莫讓悲劇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