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熊楚玥
日前,教育部將抑郁癥篩查納入學生體檢,提出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評估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對測評結果異常的學生給予重點關注。
深圳市康寧醫院兒少精神科主治醫師王中磊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將抑郁癥篩查納入學生體檢,號召全社會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是非常有必要的,其目的正是在于“早發現、早干預”。但篩查不是目的,更重要的是如何能夠更加系統地解決在篩查中出現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
抑郁癥接診量排名第二 兒童心理健康問題不容忽視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今年3月發布的《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19~2020)》顯示,2020年,中國青少年的抑郁檢出率為24.6%,其中輕度抑郁檢出率為17.2%,高出2009年0.4個百分點,重度抑郁檢出率為7.4%,與2009年保持一致。
記者從深圳市康寧醫院了解到,近年來兒童抑郁癥多呈現出年輕化的趨勢,門診接診量也逐年攀升。根據康寧醫院接診量統計,在青少年兒童的各類心理疾病中,患抑郁癥的人數位列第二。
據了解,我國青少年抑郁檢出率隨年級增長呈上升趨勢,病恥感、不好意思看病是抑郁癥低就診率原因之一。專家呼吁,社會各界應該給予他們更多的理解、尊重、陪伴,鼓勵他們放下顧慮,早發現早治療。
預防青少年抑郁癥 多方聯動缺一不可
受疫情影響,四年級的小黃(化名)月在家通過網課學習了一段時間。但父母卻突然發現小黃狀態有些奇怪,無法集中注意力聽課,并且變得非常情緒化、常常會心情低落不愿意理人。經過診療,小黃被確診為輕度抑郁。王中磊醫生告訴記者,因為學習壓力過大和父母交流有障礙而產生抑郁傾向的孩子不在少數。
據了解,抑郁情緒的出現,一般都有心理或精神的促發因素,青少年出現抑郁情緒的的原因多與人際交往、親子關系、學習壓力、個人性格有關。同時,不健康的生活習慣也可能會導致抑郁。
王中磊醫生說,要降低青少年抑郁癥的發生率,需要建立“家庭-學校-社區”互幫互助的聯盟,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同時,對于孩子日常的睡眠、運動、營養和學習壓力等方面的問題多加注意。
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同樣重要
王中磊醫生表示,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同樣需要引起關注。將抑郁癥篩查納入學生體檢有利于盡早發現和干預,一旦學生檢查出有抑郁傾向,后續可以通過專業醫療機構進行再次診斷和排查。同時也希望不要對檢查出有抑郁傾向的學生證“貼標簽”,要平等看待精神類疾病。
據了解,目前人們對于抑郁癥的接受程度呈上升趨勢,心理健康問題也逐漸成為大家關注的熱點。天眼查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有近11萬家狀態為在業、存續、遷入、遷出的心理咨詢相關企業。從地區分布來看,廣東省擁有最多的心理咨詢相關企業,有近1.8萬家,占總量的16%。近五年來,我國心理咨詢相關企業(全部企業狀態)年注冊量整體呈現上漲趨勢。其中,2019年新增相關企業近2.2萬家,年注冊量達到歷史最高。以工商登記為準,截至目前,2021年我國新增超1.2萬家心理咨詢相關企業。
(審讀:譚錄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