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熱點。近日出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簡稱《家庭教育促進法》)明確了家庭教育由“家事”變成了“國事”,倒逼各地重新審視家校社的關系。就區域而言,要抓好以下幾個環節:
達成一個共識:以法律賦予家庭教育的區域責任。一個人的成長不只是需要學校教育,因為學生品德的養成更多在于家庭,家長品德人格、生活方式、價值觀等都有意無意影響著孩子。在傳統認知中,家庭教育主要是家長的事,隨著《家庭教育促進法》的出臺,人們的認知發生了變化,同時也賦予區域教育新的歷史責任。
明確家庭教育的獨特地位。過去我們把家庭教育當作學校教育的附屬品,讓家庭配合學校教育。新出臺的《家庭教育促進法》明確了家庭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將家庭教育從學校教育的附庸地位解放出來,強調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如《家庭教育促進法》對“學校配合”作出規定:中小學、幼兒園要將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納入工作計劃和教師業務培訓內容……因此,如何加強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雙向協調,成為區域推動家庭教育的一大任務。
強調支持家庭教育是全社會的責任?!都彝ソ逃龠M法》除明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負責實施家庭教育外,還規定國家和社會要為家庭教育提供指導、支持和服務。這是十分亮眼的地方,它強調家庭教育的全社會責任,明確了家庭、國家和社會在促進家庭教育方面充當的角色,尤其是對“社會力量協助”作出明確規定: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可以設立社區家長學?;蛘呒彝ソ逃笇Х照军c;圖書館、文化館等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和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傳播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總而言之,它強調了要整合多方力量促進區域提升家庭教育質量。
強化提升家庭教育質量的區域責任。以前提升家庭教育質量是家長的個人行為,然而當家庭教育上升為國家行為,成為一方區域的責任,就需要我們從國家的未來思考區域內家庭教育的質量,需要我們關注每一個家庭開展教育活動的差距,需要我們轉變觀念、創新思路、統籌協調,尋找區域提升家庭教育質量的有效路徑。因此,如何把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三股教育力量擰在一起,提升合作能級,是今后區域的關注點與創新點。
實現兩個提升:提升家長、教師的家庭教育素養。學生成長離不開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家庭在時間持久和空間延展方面的優勢成為學生第一大教育場所。但從現實看,家校合作育人面臨著家長和教師家庭教育指導能力有待提高的挑戰。
用制度保障提升家長家庭教育素養。現在大多數父母教育孩子都是憑過去的經驗。事實證明,要解決孩子的成長問題,首先要解決家長的問題。如何科學有效地實施家庭教育,其核心抓手是提升家長的家庭教育素養。早在2017年5月,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以“星級家長執照”工程為平臺,在提升家長育人素養上做了有益嘗試,探索了“政府主導、教育行政部門推進、相關單位配合、專業機構引領、社會力量支持的家庭教育公共服務供給模式”,創新了“家長持證上崗”新機制,在全國產生了較大反響。廣東省廣州、中山等地也啟動了“家長持證上崗項目”,這些舉措的共同特點就是用制度保障家長提升家庭教育素養。
用機制創新提升教師家庭教育素養。所謂教師家庭教育指導能力是指教師利用科學的教育理念、手段、技術和方法,指導、幫助家長科學育兒,提升家庭教育水平的一種能力。但目前來看,存在著教師家庭教育專業知識結構不完整、教師家庭教育指導能力的訓練和實踐不夠等問題。優秀的教師不等于優秀的家庭教育指導師。因此,區域落實《家庭教育促進法》就要從建立職前職后一體化學習機制、建立教師“持證上崗”新機制、突出班主任家庭教育指導專業能力建設、建立區域教師家庭教育指導工作評價體系入手,以此提升教師家庭教育指導能力。
落實三大舉措:探索推進家庭教育高質量的區域路徑。提升家庭教育質量離不開家校社的協同,但由于地域不同,具體推進路線也不同,我們既要保障《家庭教育促進法》落地,又要形成各具特色的地域深化機制。所以,各地要結合地域特點,探索具有個性的工作機制與工作方式,以創新政府、社會、學校支持家庭履行教育功能的地方政策與范式。
成立專業機構,確保家庭教育的專業指導。建立家庭教育專業機構,讓專業人來做專業的事,是確保家庭教育到位、到點的有效做法。如杭州市在市教育局、市婦聯的支持下,依托市教科院成立市家長學??傂#ㄟ^這一專業機構,系統指導全市家長學校開展相關活動;通過家長示范學校的評比、家庭教育熱線的運行、舉辦大型宣傳活動等舉措,有效幫助家長改進教育行為。
建構聯動制度,確保家庭教育的有效推進。推進家庭教育優質化不是某一部門的工作,而是全社會的任務,它需要建立區域聯動機制。杭州市上城區為推動“星級家長執照”工程,成立由區委、區政府牽頭的“星級家長執照”工程領導小組,下發《關于實施上城區“星級家長執照”工程的意見》,將家長教育工作納入公共服務范疇,形成街道參與宣傳推廣、相關職能部門共同參與的聯動機制。
建立評價機制,確保家庭教育的質量標準。推動家庭教育的標準化建設,明確學校、社會及家長的責任與任務,以評價引導家庭教育的高質量開展,是當前推進家校社緊密合作、提高效率的重要手段。首先要研制家庭教育的區域標準,其次要建立評價指標體系,同時搭建推動家庭教育的服務平臺。如杭州市上城區對家長提出星級認定標準,即星級家長執照認證分為五個階段,采取線上學習+線下培訓+線上測評相結合的積累積分,100積分升一個星級,自動形成星級證書。這些規范的設定確保了家校社協同育人的質量,也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工作樣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