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跑來問你問題,你是直接告訴孩子答案還是讓孩子自主去學習、去探索呢?
把這個問題拋給一個好朋友,她說她家孩子小時候總是有各種各樣的問題要提問。如果問題自己也不懂,就會和孩子一起討論。等孩子再大一些,朋友換了一種方法,就說自己知識有限,能不能讓孩子弄懂了以后再來告訴她。孩子會很開心,然后很用心地弄懂了之后再來教朋友。
不得不說,朋友的這一做法無形中培養了孩子的求知欲。
求知欲是指孩子對知識學習的一種持續的內在渴望。求知欲是孩子成長的一個關鍵,一個人的成就如何與其求知欲有很大關系。
孩子在生活、學習中,尤其是在入學,進行了學習之后,求知欲能夠得到進一步的發展。不過,孩子的求知欲望并不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提高的,這需要父母正確的引導與培養。
父母要清楚如何去激發孩子的求知欲,掌握培養孩子求知欲的方法。
認真對待孩子每一次的提問
越是積極探索世界的孩子,越是在十幾年后表現出更加杰出的學業能力。越是有同理性好奇的孩子,越是能夠較好地與他人相處。
如果孩子從小就有旺盛的求知欲,那么,他就具備了自己求知的動力,會自發地去學習,去探索,父母也少了督促孩子學習的煩惱,這會讓孩子受益一生。所以,父母要掌握培養孩子求知欲的方法。
一般從2歲開始,孩子們就開始有了問題,就像十萬個為什么附身,什么都想問問為什么。這個階段是培養孩子求知欲的好機會,但是很多父母卻錯過了。
特別是對于孩子的一些“可笑”問題,很多父母要么是置之不理,要么就是訓斥,“你怎么那么多問題,我忙著呢!”孩子的好奇心就這么被無情地澆滅了,時間久了,孩子就再也不會向父母提問了。
對于孩子的“為什么”父母一定認真對待,積極地回應孩子每一次的提問。并且父母要多給予鼓勵,孩子才會有下次的提問。
回應孩子的提問,并不是要直接告訴孩子答案,而是鼓勵孩子去探索,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尋找答案。
女兒幼兒園大班的時候,有一次去參加開放日。在課上老師給孩子講雨是怎樣形成的。
老師用PPT給他們播放了一些雨的照片,然后問孩子們:“你們知道雨是怎樣形成的嗎?”有個小女孩舉手,她大聲地說:“雨是小水珠變成的,下雨天我們要打傘,要不就淋濕了。”
接著一個小男孩又回答:“雨是趁著太陽公公睡了懶覺才形成的,因為太陽公公一出來,雨就停了。”其他小朋友聽了他們的回答,紛紛討論起來。有的支持小女孩的回答,也有的支持小男孩的回答。也有的說雨是水蒸汽,還有的說是雨是云朵流下來的眼淚,他們都在互相討論著各種答案。
直到快下課的時候,老師才對孩子們說,“你們說的都有道理,雨是由太陽照射到水面,蒸發成了水蒸氣,然后水蒸氣上升遇冷就變成小水滴,這些小水滴組成了云,雨滴就是從云中落下來的?!?/p>
非常有幸參加女兒的那次開放日,看到了老師精彩的分享。無疑女兒的老師是非常聰明的,她并沒有直接把答案告訴孩子們,而是在孩子討論了之后,再告訴他們答案,這樣極大地調動了孩子的積極性,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欲望。
所以,父母對孩子提問的問題不能有求必應,要帶領孩子一起去尋找答案,這才是最正確回應孩子的方法。
讓孩子體會到學習知識的樂趣,將求知欲保持下去
孩子的求知欲往往表現出隨意性,可能今天喜歡這個,明天熱衷那個,再過兩天可能對什么都不感興趣。為了讓孩子的求知欲具有持續性,父母要讓孩子體會到學習知識的樂趣。
女兒上幼兒園中班時,有一次她拿著一張A4紙問我:“媽媽,這是什么形狀的?”我回答她:“這是長方形的!”
女兒說老師在幼兒園給他們看過各種形狀的圖片,說完就把紙放下了??吹脚畠簩@個并不感興趣。我突然想到家里還有很多的折紙,拿出來跟女兒說我們來做折紙游戲吧。
“把這張正方形對折就成了三角形。”我邊說邊將正方形的對角線折在了一起,女兒看到后說:“原來正方形是由兩個三角形組成的啊!”
聽到女兒這么說,我接著給她講了正方形與三角形的不同,接著又把正方形換個角度對折就成了兩個長方形。女兒這下明白了,對折可以得出不同的形狀,那天我們一起做了各種形狀的折紙,女兒玩得特別開心,說原來各種形狀是這么變換來的,同時又學到了很多知識。
只有讓孩子體會到學習知識的樂趣,才能將他的求知欲保持下去。
激發孩子的求知欲,經常和孩子一起玩游戲、做實驗
我們都知道,愛玩是孩子的天性,父母可以將學和玩巧妙地結合在一起。
為了激發女兒的求知欲,我經常和她一起玩游戲,還有做實驗。我女兒特別喜歡做實驗。有一次,她不知道從哪里找出來了一個放大鏡,問我放大鏡可以用來干嘛?
我跟她說拿著放大鏡到樓下做個小實驗吧,正好那天太陽很好,我們拿了一張紙和放大鏡到樓下,我告訴女兒用放大鏡就可以讓這張紙燃燒起來。女兒聽了表示很驚訝,迫不及待地讓我表演給她看。
我把放大鏡聚焦一點到紙上,沒一會紙就點燃了。女兒看到后,就好奇地問紙為什么會燃燒起來呢?我把放大鏡能夠點燃紙的原理告訴了她。
還有一次,女兒洗完手后,沒一會跑過來問我手上本來有水,為什么我用毛巾一擦,水就沒了呢?
為了讓女兒明白原理,我們就做了一個海綿吸水的小游戲,女兒看著海綿神奇的將水都吸進去了。我告訴女兒海綿之所以能把水都吸進去,那是因為海綿里面都有小細縫,這個水寶寶就會沿著棉花里面的小細縫爬到棉花上面了,我們還可以利用海綿將這些水寶寶轉移到另外的地方去。
女兒聽了說到,那毛巾是跟海綿一樣有很多的小細縫,水寶寶也是爬到里面去了吧。正是因為經常帶女兒做一些小實驗和小游戲,才激發了她的好奇心與求知欲。
每個孩子的內心都在演繹著“十萬個為什么”,聰明的父母不會直接告訴孩子問題的答案,而是帶領孩子去尋找答案,去發現“十萬個為什么”背后的百萬個為什么。
寄語:
父母要保持孩子的好奇心,讓孩子擁有對于獲得知識和學習的求知欲。那么,在面對挑戰和困難時,孩子就會越來越自信大膽,做什么都會積極主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