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前請先點擊關注,以免錯過每日的內容更新哦~

家長們幾乎會經歷相同的困境:
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后:叛逆、厭學、沉迷游戲,一系列問題接踵而至。
這其中,又以厭學最為讓家長焦慮和頭疼。
畢竟學習關乎孩子未來的發展,而青春期正面臨中高考這兩個極為重要的節點。
也因為學習,出現了很多悲劇。
不久前在石家莊,一名初二的學生,因為在家沒有認真上網課,被媽媽指責后,當即選擇了跳樓。
類似的悲劇并不少見。
這不由引起我們家長的思考:
孩子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不就是學習嗎?為什么這個時代的青少年厭學的情況如此之多?怎樣才能讓孩子克服厭學心理呢?
我們說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中國也有一句老話叫做對癥下藥,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厭學這些事。

厭學的程度
就像我們身體生病一樣,如果癥狀很嚴重,或者危及生命,那我們可能會借助手術或者長期的治療,相對的,如果只是輕微的感冒,可能連藥都不用吃,自己休息休息就會好。
厭學也是一樣的,首先我們要初步的判斷孩子的厭學處于一個怎樣的階段。
默薇老師在一次直播中,把厭學的程度分為了三個等級:
第一程度(輕度厭學):孩子有時候不好好聽課,成績有些波動,愛美、喜歡談論小說,家長不能接受,這只是孩子學習動力不足,為較輕的狀況。
第二程度(中度厭學):孩子因為不喜歡某位老師、不喜歡班級或者在班級沒什么朋友,成績下降,有的孩子到了初中或高中成績跟不上了,等等原因造成孩子不愿去學校了,開始隔三差五請假,不愿起床上學,不能按時交作業。
第三程度(重度厭學):不去學校,在家天天玩游戲,紋身、泡酒吧、開房……
還拿我們生病舉例子,一個人不會突然就病入膏肓,一定是從小毛病慢慢的發展到嚴重的情況,孩子的厭學也是一樣的,我們最開始不在意的拖拉、磨蹭、注意力不集中,這些都是孩子開始出現的厭學的癥狀,如果父母沒有及時的發現和干預,很有可能就會發展到后期的中度、重度厭學。

厭學是一步一步發展過來的,對于不同的情況,媽媽們需要有不同的方法處理,但是我們首先得“接受”孩子的這種狀態,如果在學習動力不足家長們就開始不接受,那孩子會逐漸向中度、重度去過度。
青春期的孩子有一條救命的繩子:“少年勵志”,每一位家長要利用好。
很多孩子會跟媽媽說:我要去做網紅、我要當一個編劇、我要做演員….
面對孩子這些天馬行空的想法,很多家長會語言上先打擊一波孩子:你先好好學習吧,考上大學都不錯。
而“利用好少年勵志這條繩子”是指,家長應首先認可孩子的理想,根據孩子勵志的內容,積極學習、了解孩子的勵志的行業,比如現在有多少這樣的從業人員、其中多少人可以賺到錢、從事這個職業需要的怎樣的學歷、能力、適不適合自己的孩子、需要做什么樣的準備……,之后與孩子去探討,引導,讓孩子自身感覺到“我自身得儲備哪方面的知識,哪個大學有這個專業,得考取哪所大學”才能離我的目標越來越近。
家長真的愛孩子,孩子喜歡什么,家長應跟著孩子喜歡什么,即使不喜歡,也應該去了解、研究,然后與孩子談論,在談論的過程中一層層去引導孩子。
如果家長一直在打壓孩子,又不讓孩子打游戲,又不讓孩子與朋友傾訴,家長也不與子溝通探討,那孩子將長時間處于低潮狀態,時間久了,孩子就會抑郁了。

孩子現在的年齡處于年少輕狂,任何理想都不為過,面對孩子的快樂與憂愁,家長應該:
1、帶著欣賞、好奇尊重的心態與孩子談
2、允許孩子做小小的嘗試
不同程度的厭學需要不同的方法去應對,程度越重,需要的時間越長,家長需要了解孩子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首先應恢復與孩子的關系,需要家長有極強的耐受力,如果家長不能持久耐受,過段時間又開始打壓孩子,會導致孩子向更深一層的厭學程度發展。
不同的孩子需要分析不同的厭學原因:
跟著媽心理學習的家長都會知道,孩子厭學背后的原因并不相同,當孩子厭學時,我們首先需要先了解:為什么?
舉個例子:
有一個孩子三歲的時候因為媽媽要去外地工作,由爺爺奶奶帶,小的時候孩子沒有安全感,在六年級碰到一個非常不好的數學老師,打壓孩子,孩子小的時候的不安全就被激發了。
在受到一個比較大的創傷的時候,孩子就會退行,安全感消失,就想留在家里,小時候與媽媽分離的恐懼就來了,覺得離開家上學會非常恐懼很不安全。
孩子小的時候沒有安全感,我們應當允許孩子有撒嬌有退行。在這個過程中,也是修復孩子童年創傷的最好時機。
如果家長不了解這些,只是跟孩子講道理,或者打罵孩子逼迫孩子去上學,不但不會解決問題,還會進一步加劇孩子內心“爸爸媽媽不愛我”的信念,導致問題更為嚴重。
當然孩子不去上學的原因還有很多,比如有的孩子不去上學,可能是因為父母吵架,父母總吵架,孩子很擔心,孩子潛意識里想留在家里解決父母的問題,不想去上學。
孩子厭學原因不同,程度不同,對應的解決辦法不同,需要由家長去探索、覺察、發現。

青春期的孩子剛出現學習動力不足的時候,家長不要慌,因為青春期的孩子一定會在學習上分一些神,即使學習特別好的孩子也會有一些波動,波動是因為他處在青春期的原因,小學的時候叫做潛伏期(對異性沒興趣,只喜歡與同性玩),但是到了青春期對異性感興趣,荷爾蒙分泌嚴重,腦子里會不由自主想象,隨著身體也逐漸成長,所以覺得自己有些無所不能,想做這個想做那個,但是稍微一受打擊,就會覺得自己不行。
青春期的孩子就是處于這樣的階段,所以父母不必太驚慌。
當然,在這個時期,和孩子之間的溝通也很重要,父母可以問一問孩子喜歡什么,也應該對孩子感興趣的話題進行了解并與孩子溝通、引導。
我們始終要相信,孩子是最愛父母的,他們這個階段所出現的問題,背后一定是有原因的,而父母能做的,就是通過學習去了解、去改變,這樣才能跟上孩子成長的步調,你的教育也才會更有效。
關于青春期孩子的厭學、沉迷游戲、拒絕溝通、早戀、脾氣暴躁等問題,默薇老師在《青春期叛逆破解訓練營》中都有講到,通過心理學的知識剖析青少年行為偏差背后的根本原因,助力孩子平穩的度過青春期。
點擊下方專欄,可免費試聽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