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唇亡齒寒”意思是指比喻雙方的關系,一方的存在對另一方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就像嘴唇亡了,牙齒就會寒一樣。這個成語的典故源于戰國時期,當時的楚國和秦國之間一直存在著戰爭。
一次,楚軍正在與秦軍作戰,突然秦軍發動了猛烈的攻擊,楚軍抵擋不住,大量士兵投降了秦軍。楚王非常憤怒,下令追殺投降的楚軍。有一位士兵名叫士圉,他一直在楚國軍隊中效力,看到了楚王的追殺,果斷地投誠了。
士圉投降后,楚王問他:“為什么投誠?”士圉回答:“唇亡齒寒,如果我也投降了秦軍,那么楚國就再也無法與您對抗了。”
士圉的話讓楚王深感震撼,他意識到他的錯誤,下令停止追殺,并重用士圉。后來,士圉成為了楚國的重要官員,楚國也因此得以保存。
因此,“唇亡齒寒”這個成語就被用來比喻雙方的關系,一方的存在對另一方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就像嘴唇亡了,牙齒就會寒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