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廬橫村鎮陽山畈的桃樹,與我想象的有些不一樣。
這里的桃樹,枝干粗壯,渾身充滿了力量。和觀賞性桃花不一樣,它們像訓練有素的士兵,甚至連花瓣,都不是那番輕薄無力的樣子,而是更厚實些——每一朵花都鉚足了勁。
相比觀賞性桃花,結果,才是它們最重要的使命。
王金根是橫村鎮陽山畈蜜桃合作社理事長,說起陽山畈種桃歷史,已有160年,桃樹最初種在山上。王金根的爺爺種桃,父親種桃。他回想起小時候,見父親挑著一扁擔桃子去桐廬縣城賣。父親的肩膀強硬有力,像桐君山山頂的巖石,能承受各種重力和磨難。兩筐桃子賣了錢,能為家庭換來油、鹽、糖等日常用品。
王金根年輕時在江西做電器生意。1996年土地承包到戶,陽山畈有八十多畝土地因缺水沒人租。村里做工作,把他叫回來。剛開始種水稻,缺水問題沒有攻克,水稻幾乎沒收成。在縣農業局的指導下,改種梨。二十多年前的梨子好賣,可梨樹種多了,價格又啪啪地往下掉,仍是沒有賺到錢。2000年將梨樹換成桃樹,沒過幾年,又連遭大雨。
梅雨季節,雨水從清晨一直落到傍晚,潮氣四溢。夏季雷鳴,轟然翻滾。桃樹怕水,雨天一多,桃子爛得快,吃桃子的人也少。
種桃似乎又回歸到幾年前種梨的遭遇。桃子價格低到離譜,一斤水蜜桃只賣3毛錢。怎么辦?
這片土地似乎一直在考驗著人,或者說,在磨礪著人。靠天吃飯,靠地吃飯,人和桃樹都圍著天地在轉。
得想辦法走出去賣,不能坐以待斃。
2004年,陽山畈村173戶桃農成立了陽山畈蜜桃專業合作社。幾個桃農大戶將桃子分揀后,一起跑到杭州艮山門市場、跑到湖州、跑到溫州賣。酒香也怕巷子深,好桃也一樣,要解決銷路,得先將陽山畈蜜桃的品牌打出去。
陽山畈的土地是適宜桃子生長的,村莊周圍沒有高山遮擋,日照時間相對較長,小盆地環境日夜溫差比較大,良好的地理環境為優質蜜桃生長創造了有利條件。
通過大家在市場上不斷打拼,2004年以后,陽山畈蜜桃收購價不再低于3元一斤。到了2015年,通過品牌建設,包裝改良,蜜桃銷售價格從8元左右一斤達到目前的10—15元每個,實現“按斤賣到按個賣的轉變”。
王金根說:“只坐在家里,生意就到村子里來,甚至還不夠銷。”
從跑到外面銷售,到客戶自己上門來,王金根最清楚,在這背后,陽山畈人付出了多少努力。他們經歷了多少個辛勤勞作的日夜,經歷了多少次培育與試驗,才將陽山畈桃子品種,從最初幾個發展到現在十幾個——五月的春蕾和春美,六月的赤月和湖景玉露,七月的圓夢和白花,八月的新川中島和燕紅,整個陽山畈村,從五月底一直到八月底,都能見到枝上果桃累累。
自從桃子不愁賣后,陽山畈蜜桃專業合作社也完成了最初的創立使命。合作社轉型為學習社,除了聘請省市研究所專家,幫助果農掌握技術,還積極推進鮮桃數智農業、設施栽培、機械應用等新技術,開發新品種。王金根的全鑫家庭農場也被評為“省級農民田間學校”,新的品種桃在農場里育苗。
王金根的兒子王鑫是個“85后”,大學畢業在外工作三年后,也回到村莊,跟著父親開始種桃。年輕人有自己的理念,王鑫一開始就認定,要做精品桃子銷售,桐廬橫村鎮有很多針織企業,可以做蜜桃禮盒市場。做精品禮盒,要確保每個桃子個頭均等,果大皮薄、模樣豐潤、肉質細膩、色澤粉嫩、汁水豐厚,甚至連甜度都要一致。一個禮盒裝8枚桃子,可以賣到100多元。
桃子品質好,才是最大的品牌。回頭客多了,口口相傳,陽山畈蜜桃名氣越來越大。近來,王鑫又將目光轉向線上銷售,不僅僅在長三角,而且通過快遞將陽山畈蜜桃銷往全國,黑龍江、吉林、廣東、廣西……要讓全國各地都能品嘗到桐廬陽山畈蜜桃的香甜。
金鑫農莊墻上,寫著唐寅一首詩:“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賣酒錢。”
我問王鑫,有沒有覺得自己是桃樹下的仙人?他沒有直接回答。他只是告訴我,每畝地種多少棵桃樹以及桃樹與桃樹之間的間距,都有一個最佳值。種桃本就是科學研究。當下最重要的,是提高陽山畈水蜜桃整體品質和品相。散戶種植,無法避免桃子大小、甜度、品相差異,要把好技術推廣出去,讓蜜桃品質更上一層樓。
后來,我又問王金根,有沒有覺得自己是桃樹下的仙人?他也沒有直接回答,只是告訴我,自從兒子接管農場的銷售和管理后,他主要負責桃樹技術服務。他每日仍會在桃園里忙活,他知道什么溫度做桃樹扦插成活率最高;桃子套袋后,他憑經驗就能知道袋子里的桃子成熟度是幾分;摘下桃子后,他的手就像計重器,握住一枚掂一掂,就能說出桃子的重量……他像數學家,嚴謹地計算著桃子的生長速度,操作著田園里的例行農事。
或許,他們從沒有認為自己是桃樹下的什么仙人。對于他們,桃園里的桃子,科學意味遠遠大于文學意味。
終于進入六月,六月的夏風是多情的詩人,一到清晨就開始吟誦,它贊美青鳳蝶翡翠綠的翅膀,贊美水蜜桃的甘甜,贊美青蛙的歌聲賽過了黃鶯。畢竟是收獲的季節,含羞的水蜜桃在綠葉間浮現出凝脂飽滿的面容,枚枚水靈豐碩,個個嬌媚可愛。
欄目主編:陳抒怡 文字編輯:陳抒怡
來源:作者:何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