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力?
首先,我們來看看學習力可以分幾類。
1、學習動力
學習動力也叫學習驅動力,包括內在動力和外在動力。
2、學習能力
包括理解能力、吸收能力和運用能力。
3、學習毅力
能夠長期堅持學習并且形成自覺學習的習慣。
4、學習創新力
能夠總結出高效率的學習方法,能夠把所學知識充分轉化和運用。

學習力分類的邏輯:學習沒有動力,就不會去做;不去做,就不可能形成能力;沒有毅力,能力就不能持久;不持久,就不可能有創新。
所以,家長幫孩子提升學習力,首當其沖的是解決小孩的學習動力,可以從幾方面入手。
1、提高內在動力
內在動力包括:感興趣、好奇、自豪感、成就感等等。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家長要想辦法幫助小孩提高興趣。比如,去網上搜索科學小實驗的視頻,然后協助小孩一起做實驗,讓他們在動手過程中提升對科學探索的興趣。
小孩喜歡自豪感,如果家里有幾個小孩,可以通過“升旗”的方式來激勵小孩。首先制作小孩出生那年生肖的旗子,比如小孩屬狗,就做成狗旗;小孩屬豬,就做成豬旗。然后那天誰表現好,就升誰的旗。
如果家里只有一個小孩的,就可以用升旗降旗來進行。或者制作兩種旗來進行。比如小孩屬兔,一個是活潑可愛的兔旗,一個是耷拉著腦袋的兔旗。表現好就升活潑可愛的,表現不好,就升耷拉著腦袋的。
2、提高外在動力
外在動力包括:買麥當勞、買變形金剛、給零花錢、表揚、懲罰等等。
外在動力是最直接的,但是往往效果不長久,只能作為輔助手段,最主要的還是提高小孩的內在動力。讓小孩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
3、注意表達方式
有些家長為了賺錢整天很忙,沒時間陪伴小孩。他們愛的方式就是:給最好的物質、給很多零花錢。但小孩的理解往往跟家長想的不一樣。
比如:家長只是給錢
家長想:錢是萬能的,讓小孩過得更好。
小孩想:家長只是拿錢砸我,從沒關心過我,很少親手給我做飯吃,在學校受欺負了也不知道。
家長們跟孩子溝通的好不好?我們可以用成就目標四分法來“給自己照照鏡子”:
父母說:你怎么那么粗心啊,怎么那么簡單的題都不會做,怎么又做錯了。
孩子的學習目標:千萬別出錯(逃避掌握)。
父母說:如果達不到90分,就別想買麥當勞、別想去玩。
孩子的學習目標:別挨罵就行(逃避表現)。
父母說:你什么條件都比他強,你怎么考不過他呢?
孩子的學習目標:高人一等而學習(追求表現)。
父母說:沒關系,找出問題,我們解決它,找到規律就行。
孩子的學習目標:為掌握而學(追求掌握)。
父母用追求掌握的方式跟小孩溝通,效果就最好的。因為此時小孩不害怕失敗(失敗家長又不會罵我),而且還勇于追求掌握(家長鼓勵、而且提供了幫助)。
跟小孩溝通的時候,注意一句話:沒有人喜歡管教,小孩也一樣。
比如下面兩種話術,效果就不一樣。
如果什么,就什么。(控制型)
如果什么,你會什么。(選擇型)

4、尊重并接納小孩
看重孩子的尊嚴和價值,不隨意打罵,尊重每個生命的獨特性。
把小孩當作大人來對待,不要用“家長”的身份打壓小孩,這樣小孩才會喜歡家長,才會用心跟家長溝通。小孩小的時候被大人罵,可能不會頂嘴。但大了,就變得叛逆了。
5、允許孩子有自己的問題和決定
允許小孩有自己的問題,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給孩子成長的機會,提高自信。有些家長溺愛小孩,把小孩所有的問題都替他解決了。結果就是小孩不懂如何解決問題,也沒有從解決問題中得到自信。
6、能讓孩子體會到自己做決定的后果
培養孩子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讓他們知道這個社會是有規則的、有法律的,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來,懂得約束自己和三思而后行。
7、以責任和問題解決為核心
不把行為和評價糾結在一起,注重行為的改善和進步。小孩做錯了事情,理清好責任,重點把溝通放在如何解決和下次如何預防上面。而不是指責小孩的行為,發泄自己的情緒。這樣,小孩就缺失改善行為的機會。

8、允許選擇
給小孩自由選擇的機會。選擇比努力更重要,從小讓小孩學會選擇,是提高學習力的重要方法。
9、劃紅線
紅線就是行為規范、限制條件。小孩生活經驗少,所以家長要教育小孩關于行為規范和定好限制條件。不能做的堅決不能做。比如:不要玩火,手不能碰插座孔等。
10、提供幫助和支持
提供信息幫助、提供行動支持,給予足夠鼓勵。比如:買一些書給小孩閱讀,幫助搜索科學實驗視頻,小孩有問題解決不了,可以幫助回答等。
總之,家長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力應該從學習動力、能力、毅力、創新力方面去幫助小孩提升學習力。而最應該幫助的就是小孩的動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陪伴是最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