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這是教育的進步,也是教育過程中無法回避的義務。
學生初一時,學校委派心理咨詢老師曾老師下到每個班,通過讓學生當堂繪畫或書寫來推測學生的性格特點及內心想法。
當時學生感覺遇到了神人,因為曾老師料事如神,學生不禁對她頂禮膜拜。
事后我向曾老師打聽,深受學生歡迎的課程是如何修煉而來,她告訴我,她學過嚴虎老師的繪畫心理學。
我趕緊買了兩本《繪畫分析與心理治療手冊》,在家自學,覺得挺神奇,也饒有趣味。
今年學生已上初中二年級了,經過了這個漫長的假期,有些學生留下了較嚴重的假期后遺癥。
學校非常關心學生的心理健康,專門到當地一所本科大學弄來了一套學生心理健康情況自評測量表。


心理調查計分方法:1.不要管括號內的內容。2.ABCD四個選項,分別記1234分;帶..*的則相反,分別記4321分。3.計算出20題的總分,然后乘以1.25。4.分數僅供參考,不作為診斷結果。
學校非常重視這項摸底調查工作,也十分小心謹慎,并對后續工作進行了精心安排。
以下是學校發給班主任的通知:
各位班主任,大家好!今天下午給七、八年級各班學生都發了心理健康測試資料,這個測試卷只需要看每題前面的內容進行選擇,后面方框中的內容不需要考慮。每位在校學生都必須根據自身實際情況認真填寫,各班收齊后于本周星期五下班前上交到政教處,同時也請各班報一下本班可能存在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名單,學校心理咨詢室要進行登記備查。如果不方便發在群里,可以私發給政教處老師,或者私發給曾老師(心理咨詢室負責人),感謝支持!
其實學校從當地那所本科大學還弄來了一份成人版的焦慮自評量表和抑郁自評量表。一同分享給家長,計分方法跟上面一樣。


家長們即便通過自評表,查出來自己有焦慮或抑郁的傾向,也不用驚慌失措。
2016年,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聯合北京師范大學家庭教育研究中心發表了《2016年度中國親子教育現狀調查》報告,報告指出“家庭中的教育焦慮問題不可忽視,其中近87%左右的家長承認自己有過焦慮情緒,其中近20%有中度焦慮,近7%有嚴重焦慮。”

只是教育孩子是個辛苦活,如果家長自己都活得焦慮不安,兵荒馬亂,不堪一擊,請問你用什么來影響你的孩子呢?
做一下自測,僅僅起一個警示作用,而不是給你貼上焦慮或抑郁的標簽。
人們常常說恐懼來自于無知,只要你主動去了解孩子的心理狀況,主動去學習心理學的相關知識,主動去增長教育孩子的本領與實力,你就不會活成驚弓之鳥,而是活成孩子的人生楷模與精神導師。
有的家長,只要一聽網上說有孩子離家出走,有孩子跳樓跳河,就會浮想聯翩,就會杯弓蛇影。
試想一個家長活得如此惴惴不安,活得如此憂慮重重,他又哪里還有多余的心理能量來引領和教育自己的孩子呢?
我們要重視心理問題,但也不必畏之如虎。兵來將擋,土來水淹。只要肯學習,總能找到解決問題的出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