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開國皇帝是李淵,唐太宗不是開國皇帝,他是第二代皇帝,唐朝是618年建立起來的,到907年朱溫滅亡了唐朝,這個是中國歷史上統(tǒng)一時間比較長,國力也最強盛的朝代之一。
唐朝歷20多代,前后共二百八十九年,它與漢朝并稱為中國歷史上兩大強盛王朝。
唐玄宗后期出現(xiàn)的安史之亂,使唐王朝逐漸沒落。
事實上,唐朝共歷289年,20位皇帝。
唐朝皇帝順序簡介:
1
唐朝皇帝順序
- 唐高祖李淵
- 唐太宗李世民
- 唐高宗李治
- 唐中宗李顯
- 唐睿宗李旦
- 武則天
- 唐玄宗李隆基
- 唐肅宗李亨
- 唐代宗李豫
- 唐德宗李適
- 唐順宗李誦
- 唐憲宗李純
- 唐穆宗李恒
- 唐敬宗李湛
- 唐文宗李昂
- 唐武宗李炎
- 唐宣宗李忱
- 唐懿宗李漼
- 唐僖宗李儇
- 唐昭宗李曄
- 唐哀帝李柷
事實上,武則天不算是唐朝的皇帝,那么唐朝就是20位皇帝了。
2
唐朝幾個主要皇帝的重要事跡|李世民最厲害,李治最低調(diào),唐憲宗最可惜
事實上,李淵的存在感不如李世民,李世民有大名鼎鼎的“貞觀之治”,是歷史上最著名的君王,但是他的兒子比他低調(diào),默默無聞的當皇帝,一當就是34年,比他的父王整整多當了11年的皇帝。
- 他就是李治,即唐高宗
他是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生母是文德順圣皇后長孫氏。有貞觀之遺風,史稱“永徽之治”。
弘道元年十二月,高宗去世,葬于乾陵。
歷史就是這樣喜歡捉弄人。
差不多被歷史忽略的高宗,卻平穩(wěn)地做了34年的皇帝,這在唐朝所有皇帝當中,是除了玄宗以外在位時間最長的。
這個唐高宗從即位的第二年改元永徽以后,在位期間,一共14次改年號;除了他身后的武則天,因為經(jīng)常會在一年當中數(shù)次改元而有18個年號外,高宗也是唐朝皇帝中擁有年號最多的一位。
- 唐中宗李顯
公元699年,中宗被武則天召回京城,重新被立為太子。
中宗很注意搞好與母親武姓家人的關(guān)系,出于這一動機,他決定和武氏聯(lián)姻。
就這樣,他的一個女兒即后來的永泰公主嫁給了武則天的侄孫武延基,成了魏王武承嗣的兒媳。
幼女即安樂公主嫁給了武則天的另一位侄孫武崇訓,成了梁王武三思的兒媳。
中宗與武家結(jié)親,無疑是想通過裙帶關(guān)系穩(wěn)固確立自己的地位。
- 唐睿宗李旦的兒子就是唐玄宗
唐玄宗在位前期注意撥亂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賢相,勵精圖治,他的開元盛世是唐朝的極盛之世。
在位后期寵愛楊貴妃,怠慢朝政,寵信奸臣李林甫、楊國忠等,加上政策失誤和重用安祿山等侫臣,導致了后來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為唐朝中衰埋下伏筆。
唐朝第九位皇帝,唐代宗李豫,唐肅宗長子。初名俶,原封廣平王,后改封楚王、成王,馬嵬之變后,他隨肅宗北上,任為“兵馬大元帥”,統(tǒng)帥諸將收復兩京,公元758年被立為皇太子,763年平定了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結(jié)束,大唐開始走向衰落了。
憲宗即位以后,勵精圖治,重用賢良,改革弊政。憲宗在位15年間,勤勉政事,力圖中興,從而取得了元和削藩的巨大成果,并重振中央政府的威望,史稱“元和中興”。
憲宗的政績主要有兩方面:一是政治上有所改革,二是暫時平定了一些藩鎮(zhèn)。經(jīng)過削藩,藩鎮(zhèn)勢力暫時有所削弱。
這個皇帝后來被宦官陳弘志等人謀殺了。享年才43歲。
由此可見,李世民最厲害,李治最低調(diào),唐憲宗最可惜!
3
唐朝各代皇帝|丹藥、飲食、愛好詩詞
唐朝的皇帝卻被道士告知,幸福就在人間,通過老君爐的火焰,就能實現(xiàn)長生不老的夢想。
于唐朝統(tǒng)治者尊崇道教,支持道士們的煉丹活動,因而外丹術(shù)在唐朝達到鼎盛。
英明如唐太宗,就第一個成為“仙丹”的犧牲品。
但是,上述理由仍不足以說明唐朝諸帝為什么對丹藥會如此“前仆后繼”“奮不顧身”。
626年,秦王李世民發(fā)動政變,殺死太子建成及其弟元吉等,史稱“玄武門之變”。
在唐朝建立的過程里,李世民功勛顯赫,握有實權(quán)。
626年,李建成、李元吉借突厥進兵之機,共謀調(diào)出秦王府兵將,以削弱李世民的力量。
李世民得知后,與親信房玄齡、長孫無忌等策劃,于6月4日在宮城北門玄武門內(nèi)設(shè)下埋伏。
這個文治武功都非常厲害的皇帝,居然還喜歡仙丹,據(jù)說他的死與吃仙丹有很大的關(guān)系。
唐朝人愛吃餅,平民愛吃,皇帝也愛吃。唐時,尤其是盛唐時,民間有許多餅,蒸餅、炊餅、胡麻餅,各種胡餅。
宮中也有各式各樣的宮廷餅。
安史之亂,楊貴妃與唐玄宗西逃到咸陽,中午餓了還讓楊國忠買胡麻餅吃。
楊貴妃也愛吃各種各樣的餅,唐時就有以楊貴妃命名的餅,叫貴妃紅。
唐朝最愛吃餅的不是唐玄宗,也不是唐昭宗,而是唐中宗。
唐中宗是武則天的第三個兒子。
此人兩次當政,皇帝做得不怎么樣,卻在生活上,尤其是吃上十分講究,尤愛吃餅,最后還死于餅。
唐朝有一個名宴,叫“燒尾宴”。
唐代一共有20多位皇帝,這些皇帝在操勞國事之余,養(yǎng)成了一些休閑娛樂、陶冶性情的業(yè)余愛好。
唐代的皇帝大都是詩文愛好者。
比如,唐太宗李世民擅長弓馬騎射,詩文實非其所長,但當了皇帝以后,便開始用較多的時間研習詩文,經(jīng)常和臣下講論唱和,到貞觀十二年也就是公元638年,他居然已經(jīng)能編一部文集了。
- 除了唐玄宗,唐朝還有喜歡寫詞的皇帝嗎?
唐朝皇帝除了唐玄宗喜歡寫詞之外,也有其他皇帝喜歡寫詞并流傳了下來。
唐德宗常常與學士們在浴堂殿探討詩藝,以致討論到深夜,到了晚年則嗜欲減退。
他還將精力放到寫詩上,據(jù)說臣下莫可及。
肅宗、代宗、憲宗也都擅長寫詩,而且都崇尚古樸典雅的文風。
甚至于唐朝快要結(jié)束的時候,還出了一個很會些詩詞的皇帝:唐昭宗。
唐昭宗是晚唐的皇帝,當時唐朝已經(jīng)衰落,大權(quán)掌握在軍閥手里。
乾寧二年,895年,為了躲避軍閥李茂貞的迫害,昭宗被迫逃往河東去尋求李克用的庇護,在路上被另一個軍閥韓建追上,韓建將皇帝挾持到華州,在此期間他就寫了一些詩詞歌賦。
4
有幾個唐朝皇帝還非常善于躲避戰(zhàn)亂,給自己留好后路
據(jù)說,開元二十一年,劍南節(jié)度使在成都府,管兵30900人,馬2000匹,可見唐朝在西南地區(qū)積極部署重兵與戰(zhàn)馬。
唐朝玄宗、德宗、僖宗三位皇帝四度避亂,均選擇入蜀地逃難,不選擇其他去處,顯然不是偶然的巧合。
事實上,唐朝皇帝極為重視蜀道的修筑、開辟新路、修建館驛,以確保蜀道的暢通,早已規(guī)劃蜀道為日后避難的交通命脈。
也就是長安到巴蜀的棧道,蜀道指蜿蜒于秦蜀之間,架設(shè)木棧通行,它可以連接關(guān)隴、漢中與成都平原的交通道路。
唐朝皇帝出行的代步工具,主要有五輅和耕根車、安車、四望車,總之有幾個唐朝皇帝非常善于給自己留后路,所以唐朝成為百足之蟲,足足有近300年的國運。
一起探討大唐皇帝,歡迎關(guān)注!
作者|龔柳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