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既具①,未布②,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國都市南門③,募民有能徙置北門者予十金④。民怪之,莫敢徙。復⑤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輒 ⑥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⑦。
商鞅之前,秦國為貴族政治,將相大夫等皆由貴族世襲,平民百姓不能參與政治。
商鞅開啟了布衣將相之例,同時建縣制,加強了中央集,變法使秦國逐步成為強國。
社會在發展,“變”深入到各個角落,變則通,通則久。
【注釋】
①令既具:變法的條款已經準備就緒
?令:指商鞅變法的條款
?既:已經
?具:準備
②布:公布
③乃立三丈之木于國都市南門
?乃:于是
?立:豎起
?市:市場
④募民有能徙置北門者予十金
?募:招募
?徙:移,徒與置之間應該有“之”=木頭
?置:放
?予:給予
?金:古代計算貨幣的單位
⑤復:又
⑥輒:就
⑦以明不欺,卒下令
?明:表明
?卒:終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