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趙匡胤不可不謂之傳奇,從臣到君,他和平完逆襲,令人敬佩。史載,趙匡胤起兵之時并不果斷,當時在陳橋驛飲宴,大部分人都喝醉了的情況下,趙普等人趁趙匡胤醉酒,將黃袍披于他身上,高呼著只能對皇帝喊的萬歲,帶動了當時氣氛。眾士兵情緒高昂也同高呼萬歲,趙匡胤也許是早有打算,也許是臨時起意,在黃袍加身下,終于肯定了建立宋朝的目標。那問題來了,黃袍加身,為何是黃袍,為什么不是其他顏色?這和漢服的發展有關。
漢服源自儒學,指漢民族的傳統服飾,它不僅僅是服飾,而是是禮制的初步體現,《史記》認為漢服從黃帝起,由黃帝首先制作,是人類文明的一大表現。后隨著時間的發展,漢服漸漸演變出了一套禮制穿法和各個階級的著裝制度,在顏色和圖案上都大有講究。而皇帝的龍袍,是等級最高的漢服。
天子,貴為人上之人,自詡為龍之子。而如此非凡之人當然不能與平民一樣,因而皇帝的衣服,有高達十二種花紋,可謂龍袍。而祭祀穿著的衣服也更為隆重,花紋更多。當然,這也促進了紡織、刺繡、染布等工藝發展。
龍袍也不都是黃色額,《禮記》曰:周代天子著青衣。春秋戰國,各國的龍袍顏色各不相同,秦始皇統一六國,規定天子服裝為黑色,劉邦登基后,龍袍還是黑色,到了漢文帝時期,龍袍才從黑變黃,一直延續到清朝。這就是趙匡胤加身為什么是黃袍,而不是黑袍的原因。
黃色只能天子所穿,普通百姓多為素衣,在當時,非皇帝的人能穿上黃色服裝皆由天子所賜,是一種無上的光榮,而在許多影視劇中,天子給立功之人賜下“黃馬褂”,來表示對一個人的信任與寵愛。但若不是天子所賜,一個人身著黃袍,在封建制度里,無疑是一種對皇帝統治赤裸裸的挑戰。趙匡胤當時被黃袍加身,但到底幾分是自己想稱帝,幾分黃袍脅迫,可能只有趙匡胤自己才知道了。但也正是因為黃袍的重要性,此后,“黃袍加身”這四字被賦予了政變成功的意義。
宋朝之后,元朝服裝制度森嚴,素人平時只可穿亞麻衣,女子最多也只能在重要場合內穿紫衣。明朝國姓為朱,論語中有“惡紫奪朱”之說,因此朱與紫色不和,明朝遂禁止使用紫色。也就是從明朝起,漢服開始興起掛飾,多用珠寶玉佩流蘇等物。漢服看似繁瑣,實則是禮儀之邦的提現,從常服,祭祀裝,禮裝等分類,在細化到頭冠,鞋子,顏色,花紋及穿戴方法等等。在現在看來可能有些繁瑣,但是中國古代禮儀的體現。
現代的古裝穿越劇漸漸流行,當我們被里面跌宕起伏的劇情所吸引時,也被里面華美漂亮的漢服所吸引。當然,如今的漢服都是改良化漢服,古代并沒有如今的染織工藝,但也不禁讓人浮想翩翩。唐玄宗見楊貴妃身著美麗的衣裝跳舞,乘興作《霓裳羽衣曲》,雖現已失傳,但這在美人美衣感染下的歌曲也曾獲得諸多夸獎。
服裝可以御寒,也可遮體使人知廉恥,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漢服后被演化為各類禮儀,一點點的隨發展而演化出了諸多規定。我們生在這個時代,又是何其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