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睿
將進酒①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②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③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④暮成⑤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⑥,千⑦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進酒君莫停⑧。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⑨,但愿長醉不用⑩醒。
古來賢圣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靜嘉堂藏宋蜀本《李太白文集》卷三
【備注】
在其他版本中,①又作“惜樽空酒”,②又作“倒”,③又作“床頭”,④又作“云”,⑤又作“如”,⑥又作“開”,又云“天生我身必有財”,又作“天生吾徒有俊才”,⑦又作“黃”,⑧又作“將進酒,杯莫停”,⑨又作“玉帛豈足貴”,⑩又作“復”,?又作“死盡”,?又作“日”,?又作“讙”,?又作“用”,?又作“且須沽取共君酌”。
【今譯】
君不是見過黃河之水從天而降嗎?它滔滔直下,奔流到海,一去不回。君不是見過床頭明鏡中的滿頭白發嗎?它早晨還如青云一般美麗,晚上就變得雪一般白了。人生如夢,得意時一定要盡情行樂,不要讓手中的金杯空對著月亮。老天爺讓我白白地擁有這滿腹才華,黃金千兩又算得了什么,花光了還能賺回來!烹羊宰牛,盡情地歡樂吧,要喝就喝它300杯。
岑勛啊、元丹丘啊,我為你們唱一首歌。為了我,你們不要只用耳朵來聽,還要用心來聽。什么鐘鳴鼎食呀,什么玉帛呀,有什么可貴的?我只愿長醉永不醒。自古以來,圣賢都寂寞無名,唯有愛酒之人才能留下美名。從前陳思王曹植在洛陽平樂觀大宴賓客,每斗價值十千的美酒讓客人盡情地暢飲。
朋友,你怕什么,嫌我的錢少嗎?將大壇子酒端過來,讓大家盡情地喝。我的兒,你快過來,把我的五花馬和千金裘都拿出去,統統地換酒喝,我要與你們一醉方休,以消我胸中的萬古之愁!
潘絜茲先生繪李太白像(馬睿 臨摹)
吃飯養活肉體,飲酒陶醉靈魂。
李白不僅是詩仙、劍仙、謫仙,還是酒仙。那么,他為什么是酒仙呢?我認為,李白之所以能成為酒仙,是具備了天時、地利、人和3個條件。
首先是天時。
我國蒸餾酒(俗稱燒酒)釀造技術發明于唐代。燒酒的發明,在我國釀酒史上是一個革命性的創新,使得酒精度數提高、香味更濃郁、飲酒風俗更普及、名酒輩出。
加上開元盛世是中國古代社會的頂峰,農業發達,商業繁榮,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故而舉國上下釀酒、售酒和飲酒的人數呈直線上升。
另外,由于唐朝統治者實行比較開放的國策,外國和少數民族的美酒佳釀大量涌入中國。李白恰恰生活在這個時代,占盡了天時。
其次是地利。
四川盆地氣候潮濕,自古以來人們就有釀酒、飲酒的習慣。在廣漢三星堆遺址中,就出土了大量酒器(釀器、盛器和飲器),既有陶制也有青銅的。“九世有開明帝,始立宗廟,以酒曰醴。”醴,是只釀一宿而成的低度甜酒。這表明,至少在4000年前,蜀地已形成飲酒之風。西周時,云陽巴人村釀制的巴鄉清,成為史上第一個蜀酒知名品牌。
到唐朝,蜀酒的生產和銷售更加發達。作坊釀酒普遍以“稻、梁、黍為料,藥曲發酵,小缸封釀”,冬釀春成,寒香醇美,故而多以“春”字命名美酒。當時成都已有酒肆,一整條街全都是釀酒、賣酒的商店。而且,蜀酒品質較高,知名品牌大量涌現,如劍南之燒春,成都府土貢生春酒、鵝黃酒,射洪春酒和戎州重碧酒等。
當時,梓州(今綿陽市三臺縣)境內所釀春酒,工藝尤為獨特,“色綠而清,味醇而甘,香醪如蜜”,風格迥異,馳名劍南。梓州與李白的家鄉昌隆縣很近,乘船沿涪江而下,只需一晝夜即可抵達梓州。李白的父親李客長期在涪江一帶做生意,梓州春酒應是其重要的貿易品種之一。
因此,李白從小生活在巴蜀,這就相當于是生活在“酒窩窩”里了,必然深受影響和熏陶。因此,他“自幼好酒……平居多飲”,以至于“酒肆藏名三十春”。
第二個地利是長安。
長安城是唐朝的西京,全國各地的好酒都云集于此,比較著名的有郢州富水、烏程若下、滎陽土窖春、富平石凍春、劍南燒春、河東乾和葡萄、嶺南靈溪、嶺南博羅、宜城九醞、尋陽湓水、京城西市腔、蝦嫲陵郎官清、阿婆清等。另外,還有從波斯進口的洋酒庵摩勒、毗梨勒和訶梨勒。
長安城里不僅好酒多,酒店也多。長安城從昭應縣到都門,官道左右村店之民,當大路賣酒,旅客可根據錢多少而隨意飲用。也有大富人家向行人施舍酒的,這種酒被稱為歇馬杯。可見長安城酒店、酒肆之普及。
因此,李白這種好酒之人在“長安市上酒家眠”也是自然而然的事了。李白在長安期間,還有一幫愛喝酒的朋友,其中最著名的有太子賓客賀知章、汝陽王李琎、左丞相李適之、侍御史崔宗之、吏部侍郎蘇晉、著名書法家張旭和平民焦遂,他們與李白合稱“飲中八仙”。有好酒、酒店和酒友,身居長安的李白就是想不喝都難。
第三個地利是翰林院。
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李白入京,唐玄宗給他的職務是翰林供奉,專門負責為皇帝起草詔書和各類公文。有些詔書和公文是皇帝在深更半夜發出的,因此翰林院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唐玄宗考慮到翰林供奉們值夜班辛苦,專門修了一座麴清潭,砌以銀磚,泥以石粉,貯藏了一萬車三辰酒,用來賞賜當值學士。
一天,唐玄宗在白蓮池泛舟,玩得很嗨。為了助興,下令召李白作序。當時李白已在翰林院喝了酒,唐玄宗仍然命高力士攙扶他登舟。這說明,李白曾在翰林院喝過酒。不難想象,像李白這樣的愛酒之人,值夜班時肯定喝了不少三辰酒。
第四個地利是全國。
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足跡遍布全國,每到一地便要找酒喝,因此得以嘗遍天下的美酒佳釀。蘭陵酒、宣城老春、葡萄酒、金陵春、白酒、新豐酒、魯酒、菊花酒、玉浮梁和桂花酒等,他都喝過。有比較才有鑒別,李白天生善飲,必然對全國各地的酒類質量一清二楚。
最后是人和。
據專家推測,李白的父親李客很可能是商人。做生意嘛,難免要應酬。應酬自然要喝酒,此乃古今通例,概莫能外。李客的酒量,我們不知道有多大,但多少應該能喝點兒,如果滴酒不沾,怎么去做生意呢?更何況李客還是“放形”“任俠”“高臥云林,不求仕祿”的人,這種人往往酷愛飲酒,恐怕酒量還不小。
李白的酒量到底有多大呢?杜甫說:“李白一斗詩百篇。”。唐代一斗約合2000毫升,約等于如今4瓶啤酒。可見,他的酒量確實挺大的。
大唐的美酒眾多,李白最愛喝哪一種呢?
北宋文學家陶榖聽聞李白喜歡喝玉浮梁酒,但一直不知是什么酒。后來,他從吳地買到一個婢女,她會釀此酒。于是,陶榖便指派她釀來試試。因陶榖催促很急,這個吳婢回答說:“還沒釀熟,要等到‘浮梁’才好。”釀成后,糯米渣像白色的蛆一樣浮在酒面上。陶榖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李白喝的就是這種酒。據此推測,玉浮梁很可能是一種糯米釀造的低度醪糟酒。李白年輕時常飲巴蜀燒酒,對這種低度酒,當然能輕輕松松“一日須傾三百杯”了。
那么,嘗遍天下無數美酒佳釀的李白,為何偏偏最愛玉浮梁呢?這與鄉愁有關。
李白祖上曾在碎葉(今吉爾吉斯共和國托克馬克城附近)生活多年,吉爾吉斯又譯作柯爾克孜。柯爾克孜人有一種一年四季常有的酒,就是孢孜酒。孢孜酒用料主要是糧食,因而四季皆可釀制。這種糧食酒又因原料之別,有冬酒、夏酒之分,也就是有熱性和涼性之分。好的孢孜酒,酒精度可達到10°左右。
玉浮梁和孢孜酒都是“一宿而成”的低度糧食酒。李白喝下一口玉浮梁,味道與孢孜酒極其相似,自然會想起父母與妹妹,難免會勾起他的鄉愁。由于路途遙遠,交通不便,在中原很難買到孢孜酒,所以,李白一喝到玉浮梁便愛不釋手,遂成畢生最愛。
除了酒量大,李白還很會搞氣氛。
今人一起吃飯、喝酒往往喜歡設立一個“酒司令”,專門負責制造氣氛。唐人也是如此,一般要設立3個管理人員,分別叫明府、觥錄事和律錄事。明府通常是酒席上最有威望的人,不僅要負責制造氣氛、行酒令,還要指揮觥錄事和律錄事干活,主要是動腦。律錄事又叫席糾或酒糾,負責宣酒令、行酒、裁判是非對錯,主要是動嘴。觥錄事又叫主罰錄事,根據明府的命令,負責上場跑腿、倒酒、灌酒,主要是動手。
李白是特別擅長活躍宴會氣氛的人。每當大家飲酒后,李白就會讓家奴丹砂撫琴演奏《青海波》。其他人當明府時,酒席上冷冷清清。只要李白當明府,氣氛一下子就熱鬧起來了,大家都玩得很嗨。
有專家認為,詞的興起以及某些具體格律和修辭特征的形成,都與酒令著辭有關。李白的《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和《憶秦娥(簫聲咽)》之所以被后人譽為“百代詞曲之祖”,很可能與他擅長行酒令、當酒司令有關。
普通人喝醉了,不外乎是:睡覺,睡上一覺,第二天就緩過來了;耍酒瘋,有些人喜歡胡言亂語,有的人喜歡罵人、打架;打牌,俗稱打醉麻將。
但李白不是普通人,他喝醉后最大的愛好是寫詩文。關于李白醉后寫詩文的史料很多,最著名的是李白在翰林院期間多沉飲,唐玄宗命他撰寫歌詞。因他醉得太厲害,太監用水把他澆醒。李白稍微能動,提筆一寫就是幾十章,不用一丁點兒刪改。這首《將進酒》,就是他醉后的代表作。
詩中的元丹丘是道士,是李白相交一生的摯友,曾任長安大昭成觀威儀,李白能進京擔任翰林供奉,就是靠他和玉真公主的舉薦。岑勛是文學家,系唐太宗時期中書令(中書省的一把手)岑文本的后代,中國書法史上著名的《多寶塔碑》碑文就是他起草的。
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736年),元丹丘在河南嵩山南麓的潁陽隱居,恰逢岑勛到訪。當時李白正在洛陽漫游,岑勛寫信邀請李白上山相聚。洛陽距潁陽僅數十里,李白接到邀請信后,十分高興,策馬便至。3人置酒高會,酒酣之際,李白落筆成章。一代名篇,就此誕生。
這首詩中,其他的名詞都很好理解,唯獨“五花馬”一詞不太好懂,需要多說幾句。
所謂五花馬,就是指身上有5種毛色的馬。在當時,人們普遍有一種認識:馬身上的毛色越多,質量就越好,價格就越昂貴。一般來說,一匹馬往往就一種顏色,偶爾多的也不過兩三種毛色,如果身上能長出5種毛色,那就算是很罕見的良馬了。開元年間,皇帝的內廄就飼養過飛黃、照夜、浮云、五花等良馬。
李白的坐騎叫黃芝,雖說比不上皇室御用的良馬,但作為普通百姓來說,能有一匹五花馬也算是很了不起的事了。而他竟然讓兒子把坐騎牽去換酒喝,可見其愛酒如命、豪爽不羈的性格是多么可愛,對朋友的感情是多么真摯。
正因為李白占據了天時、地利、人和,又能在醉后把文學造詣發揮到極點,同時還豪放不羈,神情灑脫,故而不僅被朋友們譽為“酒仙”,他也自稱“酒仙翁”。
【作者簡介】
馬睿,字為愚,四川江油人。四川省第六屆勞動模范、中國李白研究會會員、綿陽市書法家協會會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