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在頭條上看某位老師講“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一句時,把“重”字解釋為水淋濕的花朵變重了,不信,可用你家的水龍頭在水上沖一下,看變重了嗎?。覺得毫無詩意可言,于是自己理解了一下,以供探討。
成都又名錦官城
宋人在《成都古今集記》里寫道:“孟蜀后主(孟昶)于成都城上,盡種芙蓉,每到深秋,四十里為錦,高下相照,因名錦城。”因此成都叫做錦官城、芙蓉城、錦城。可見,成都的花是很多的,好比蜀錦,花團錦簇,艷麗無比。
三國蜀漢時期,成都的蜀錦非常的出名,這里是蜀錦的主要產(chǎn)地與集散中心,蜀漢政權便在成都設置錦官。錦官集中工匠,管理織錦,蜀錦成了當?shù)卣闹饕斦杖耄\官城也因此得名。
唐代大詩人杜甫在公元759年辭官,之后幾經(jīng)輾轉到了成都,在好朋友嚴武等人的幫助下,建成了一座草堂,這就是后世的“杜甫草堂”。他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里發(fā)出了“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吶喊。
但是,這種境況并不妨礙詩人一時的好心情。《春夜喜雨》就是公元761年杜甫在成都時所作,此時的杜甫已經(jīng)四十九歲。
春夜喜雨
【作者】杜甫 【朝代】唐
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譯文:
好雨似乎會挑選時辰,降臨在萬物萌生之春。伴隨和風,悄悄進入夜幕。細細密密,滋潤大地萬物。濃濃烏云,籠罩田野小路,唯有江邊漁船上的一點漁火放射出一線光芒,顯得格外明亮。等天亮的時候,那潮濕的泥土上必定布滿了紅色的花瓣,錦官城的大街小巷也一定是一片萬紫千紅的景象。
尤其是: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詩人的本意應該是,如此“好雨”下上一夜,萬物就都得到潤澤,發(fā)榮滋長起來了。萬物之一的花,最能代表春色的花,也就帶雨開放,紅艷欲滴。
詩人說:等到明天清早去看看吧,整個錦官城(成都)雜花生樹,一片“紅濕”,一朵壓一朵的花紅艷艷、沉甸甸,匯成花的海洋。“紅濕”“花重”等字詞的運用,充分說明詩人體物細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