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重溫紅樓夢,總共兩本厚厚的書,現在第一本才看了一半多一點,按照這樣的速度下去,一年看完這一百二十回估計會有點點難。
如果只是單純地看書,根本就不需要一年的時間,也許一個月就能看完兩本。
但是現在的情況是,我在看書的同時要有大量的思考,還有每天的紅樓筆記,所以速度自然而然會慢下來。
目前,我看書的速度是與更新的孫溫大師紅樓夢繪本同步的。
有文字、有圖畫、有思考、有筆記,“欲速則不達”,所以在精不在多。
最近讀到劉姥姥第二次進大觀園的章目,在劉姥姥進大觀園之前,眾姐妹創辦了詩社,第一次詩社的主題是海棠花。
后來史湘云加入詩社,她想要做東,于是舉行了第二次的詩社——以菊花為主題。
今天突然在想,大觀園里的姐妹們總共進行了幾次詩社呢?
01
通常情況下,一本書里如果出現有詩體,那只能表明是作者在擺弄自己的文學素養。
比如,《鏡花緣》中才女們一次又一次的雅集,并非顯示才女們的才學,而是在賣弄作者的才學。
但是,曹雪芹筆下的《紅樓夢》卻根本就不是這樣。
《紅樓夢》中每個人物形象都不盡一樣,各有各的特點,曹雪芹寫出來的每一首詩,都非常吻合每一個人。
比如,看到一首詩,分析了用詞和意境之后,就能猜出來這是誰寫的。
可想要把詩寫得正如其人,也就是詩要適合每個人的個性、修養、特點等,簡直就是難上加難。
真的是看了《紅樓夢》之后,才發覺自己的文學素養有多低。
好,回到正題,《紅樓夢》中眾姐妹總共舉辦了五次詩社,這是正式的詩社,如果非要細細算下來的話,其實螃蟹宴上寶釵黛做的螃蟹詩也算是半個詩社。
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
02
第一次,海棠社:探春發起,李紈出題,題目是各作《詠白海 棠》七律一首,限韻。
第二次,菊花社:湘云主邀,寶釵出題(湘云補充),題目是《憶菊》、《訪菊》等十二個,各領一題或數題,七律,不限韻。
第三次,賞雪社:李紈主邀并出題,題目是《即景聯句》, 五言排律。
第四次,桃花社:因黛玉偶然作了《桃花行》七古一首而引起的,大家議定,而未能實行。
第五次,柳絮社:黛玉主邀, 湘云、黛玉出題,題目是各作《柳絮》小詞一闋,限了幾個調。
03
那么每一次詩社都是誰奪得桂冠呢?
第一次,海棠社:寶釵以“含蓄渾厚”冠軍,黛玉以“風流別致”居次。
第二次,菊花社:黛玉以“詩也新,立意更新”,“巧的卻好,不露堆砌生硬”奪魁,探春、湘云居次。
第三次,賞雪社:寶琴、寶釵、黛玉三人共戰湘云,結果七十句中,湘云搶作十八句捷才,其次是寶琴十三句,黛玉十一句。
第四次,桃花社:黛玉獨步。
第五次,柳絮社:又是寶釵居首,黛玉居次。
綜觀大觀園的詩壇,基本上是釵黛角逐、互爭雄長的局面。
寶釵的“含蓄渾厚”,黛玉的“風流別致”、“纏綿悲戚”,以及湘云的豪爽迅捷,都是詩如其人。
寫詩是為了見人,我們可以從詩中品到一個人的品性。
但是《紅樓夢》不僅僅局限于此,這幾次詩社,不單是寫寫詩的人,更是寫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是不是沒看明白,沒關系,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每一次的詩社你就知道了。
04
第一次,海棠社。
這是剛創辦詩社選擇的主題,主要是寫李紈。
她本來是國子祭酒的女兒,從小就被灌輸“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封建教條。
所以,第三十七回以前的李紈,我們根本就看不出她的文學素養。
但是從第三十七回結海棠社開始,讀者才看清了這位所謂的“珠大嫂子”。
原來根本就不是“無才”,而是不得不選擇“隱晦”。
一開始是探春提出想要開詩社,這時候李紈走出來說今年春天就有這個想法,但是如果但是就提議建詩社,只會給眾人留下一個輕浮不穩重的寡嫂形象。
所以,探春一提出來,李紈就舉雙手贊成,而且自薦為社長。
李紈選定第一次的主題是“詠海棠”,寶玉首先推服李紈的評閱公道:
“稻香老農雖不善作卻善看,又最公道,【庚辰雙行夾批:理豈不公。】你就評閱優劣,我們都服的。”
所以說,第一次重點突出的是李紈這個人物形象。
05
第二次,菊花社。
這次的菊花詩社就是在海棠詩社舉辦完第二天進行的。
史湘云也加入到詩社中,她想要作東,晚上湘云在蘅蕪苑歇息,與薛寶釵一起商量第二天的主題。
當時正值秋高氣爽,園內各色的菊花盛開,所以二人一拍即合就做菊花詩。
二人討論了很久,定了十二個有關菊花的主題,不限韻,自己想做哪首就做哪首。
這個作詩規則非常“湘云”。
另外,這次菊花詩其實是初寫薛寶釵的“經濟”之才,也是寫她與史湘云的親密關系。
我們要知道,支持寶黛婚姻的其中一個人就有史湘云。
所以說,第二次重點是寫史湘云和薛寶釵之間的人物關系。
06
第三次,賞雪社。
這一次詩社非常熱鬧,因為一下子加上五個人:寶琴、香菱、邢岫煙、李紋、李綺。
剛出場的寶琴大顯身手,捷才僅次于湘云。
寶玉這次還是落第,卻被李紈罰到櫳翠庵取紅梅,李紈說:“我要折— 枝來插瓶,可厭妙玉為人,我不理她,如今罰你取一枝來,插著玩兒。”
言外暗示只有寶玉還能同妙玉打交道。
寶玉取了紅梅來, 又被大家罰做《訪妙玉乞紅梅》詩,黛玉一面催他,逼他念一句,她寫一句,一面連連搖頭譏貶,又是“起的平平”,又是“小巧雨已”。
這一切,又微妙地寫出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尤其是李紈與妙玉、寶玉與妙玉之間的關系。
07
第四次,桃花社。
實際上只有黛玉的一首《桃花行》,所以不需要李紈來評定。
這次只是突出地寫了寶玉讀了這首詩后,“并不稱贊,癡癡呆呆,竟要滾下淚來。”
寶琴故意說是自己做的,寶玉 卻堅信只能出自黛玉之手。
知音者的感通,是騙不了的。
所以說,這一次寫出的是黛玉和寶玉之間的知音關系。
08
第五次,柳絮社。
主要是寫出寶釵的“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的人生觀,同黛玉的“嫁與東風春不管:憑爾去,忍淹留”的悲戚,形成了非常鮮明的對比。
這次李紈沒有評論,而是大家公評寶釵又居第一,黛玉仍居第二。
這次寶玉自己干脆交了白卷,也沒有再為黛玉叫屈。
是不愿說呢?還是像看了《桃花行》時一樣,只能“癡癡 呆呆,竟要滾下淚來”,顧不及評論優劣了呢?
恐怕都有可能吧!
而這也是最后一次詩社,不久便發生繡春囊事件,風波迭起,死喪破敗相繼,再也沒有結社吟詩的雅興了。
09
今天寫的內容有點多,謝謝你看到這里。
賈府眾姐妹結詩社作詩的日子,算得上是眾人一生中最開心的時刻了。
也許是因為我們已經預先知道了她們的結局,所以看到她們這樣高興的樣子,反而有些悲戚。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但同時又有著“人生得意須盡歡”。
忙里偷閑,俗中探雅,這才是我們蕓蕓眾生該做的事情。
不同趣味的讀者,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路都可以有著不同的詮釋,以上僅僅是我的個人觀點。
以上內容由【愛文字的小獅子】原創首發,侵權必究。
END
作者簡介:
一只愛好文字的桀驁不馴的獅子,
尤愛紅樓。
愿你我,
都能在文字中找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