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視頻來學習一詞多義的程。
首先來看一個關于陶淵明的小故事。陶淵明城樓感慨:現今之事,權貴皆因力成辨而為一己之私,頓生歸隱之心。一路冒風成雪,乘舟至家。自此不問世事,或坐窗前讀圣,或往南山賞菊,終成話已歸盡。
這篇文章出現了諸多不僅含義甚至讀音都不相同的程,看來必須要好好的區分一下了。在甲骨文中程的上邊是一個直立的人,下邊是一個木整體,像一個人張開兩腳站在樹上,本意就是登上升上。后漢書馬云原傳:賊程高守愛,就是賊寇登上高處扼守關隘的意思。
左邊第一句陶淵明城樓,城就是本意登上。全句翻譯過來就是陶淵明登上城樓由人在樹上乘的字意,又可以引申為人在車上叫乘車,人在船上叫乘船,人在馬上叫乘馬。這種情況下乘有乘坐駕馭之意。依照乘車乘馬的用法,根據乘的對象不同乘的意義也就不同了。
·如乘的是風,那就是憑借風。乘就是憑借依靠的意思。以此類推。
·如乘積,那就是趁著機遇。乘是趁著順應的意思。
·再如乘風雪,那就是冒著風雪。乘是冒著的意思。
·乘青機,就是穿著青機。乘就是穿著的意思。
李白行路難中的名句: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其中的乘就是憑借的意思。我相信憑著風勢破浪前進的機會總會到來,那時我將高高掛起云帆在滄海中勇往直前。
左邊往下看感慨:現今之事,權貴皆陰歷成辨而為一己之私,頓生歸隱之心。這里程的是變,那程就是憑借。陰歷成辨指的是憑借有利的形式。陶淵明感慨現今之事,權貴們都憑借著有利的形式為自己謀取私利,頓時升起了歸隱田園之心。
左邊再往下一路冒風乘雪,在這里程的是風雪。乘就是冒著一路上冒著風雪乘舟至家。這里程的是船,那程就是乘坐乘著船回到了家。
總體而言,當這個字讀程的時候都用作動詞,而這個字還有另一個讀音:圣。古代一般情況下都是四匹馬拉一輛車,因此程從乘車又隱身為名詞,讀作圣,指一車四馬。如萬圣之國就是指擁有一萬輛戰車的大國,有一車配四馬,勝又可做數詞。
四左轉小之戰中記載鄭國商人嫌高,發現秦軍想要攻打鄭國,為了暫時穩住秦軍以勝為先牛,十二靠軍為熟牛皮,勝為就是四張熟牛皮。整句翻譯成嫌高,用四張熟牛皮做先行禮物,然后用十二頭牛犒勞秦軍。
再進一步勝又隱身為量詞,專門用來計算車馬周等陳設世家比至陳車六七百勝,說的就是等打到陳線的時候陳勝已經有戰車六七百輛,勝讀作勝時。
還有一個特殊意義,春秋時晉國的史書叫做勝,所以后來稱史書為史圣。左邊往下看自此不問世事,或坐窗前讀圣,或往南山賞菊,或有時勝就是史書。陶淵明從此不問世事,有時坐在窗前讀史,有時往南山下賞菊,終成話已歸盡。
成化是指順應自然的變化,翻譯為最終順應自然的變化度到生命的盡頭。成。
我們就講完了,最后再來總結一下。成的本意是登上,升上,做動詞,讀作成,由此隱身為乘坐駕馭。再根據乘的對象不同,進一步隱身為憑借依靠,趁著冒著等含義。乘讀作圣時,由乘車引申為名詞,指一車配四馬,句詞可隱身為數詞,只帶四。再進一步隱身為量詞,用以計算周馬車等。
此外圣作名詞還可以指史書。不知道你是否記住了嗎?如果記住了就趕緊做題練練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