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喜歡讀書的人都經常愛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但你真的知道這句有名的話出自何方高人呢?我也是最近才查詢有關資料(結合網絡搜索)了解了一些相關知識,感興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
有文章指出它出自明朝董其昌的《畫禪室隨筆——卷二》,另外有網友指出它出自明朝董其昌的《畫旨》。
經過查閱有關資料得知,《畫旨》與董其昌另外兩部畫論著作《畫眼》《畫禪室隨筆》所收內容互有異同,因多系后人所輯,故多錯雜重復,各種刊本亦有差異。其中條目以《畫旨》所收為多,約一百六十余條。《畫禪室隨筆》次之,約收一百三十余條。《畫眼》最少,不及百條。于安瀾先生所輯訂補本,則以《畫旨》為基礎,凡《畫旨》所無,另二書所有者,悉行補入,酌予刪略歸類,分上、下兩卷,仍用《畫旨》之名。可手此一編,無須重檢二書。
結合相關資料查詢,我個人認為“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句名言是明朝的董其昌寫的,并且出自《畫旨》這一說法更準確些,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好好去研究一下。
古代萬卷指的是皇帝的試卷,在古代,讀書人要參加科考,金榜題名,杜甫也說有一首詩寫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但是這句話,與現代人理解可能不同:讀萬卷書是“進京趕考,金榜題名”。行萬里路是“入朝為官,步入仕途”。
我們現在,在全社會推動全民閱讀,鼓勵大家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就是希望讓更多的朋友認識到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性,也就是理論結合實際,學以致用。行萬里路跟讀書是互補的,讀書以靜為主,行路以動為主是,書中知識有限,只有行路(實踐)才能補其不足。我們要把“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作為一種追求。因為這兩者都能使人開闊眼界,增長知識和能力。